不過在雙方舉行談判的第一天,中國方麵就讓葡萄牙人的希望徹底破滅,中方的談判代表李格非直接告訴費蘇沙,中國將收回澳門的主權,不再將澳門繼續出租給葡萄牙。
費蘇沙當時就大驚失色,立刻拿出了與明朝簽定的租借協議,企圖據理力爭一番。但李格非看都沒有這些文件,告訴費蘇沙,那是葡萄牙與明朝簽定的協議,與中華帝國無關,要想分辯就去找明朝分辯,但中華帝國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
費蘇沙隻好又東扯西拉,說什麼葡萄牙在澳門經營了近一百年,投資了大量的人力財力,才把澳門建設成現在的國際城市,而且現在在澳門還有大量的葡萄牙居民,一但中國收回澳門主權,必須賠償葡萄牙的損失,以及葡萄牙居民的搬遷費用。
但李格非逐一反駁了費蘇沙提出的要求,雖然葡萄牙人對澳門的建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毎年也從澳門賺取了大量的收益,早就己經收回了當年的投資成本。因此賠償損失的事情不用再討論。
不過考慮葡萄牙確實為澳門做出過貢獻,因此中國可以把澳門設為葡萄牙的專用貿易港,並允許葡萄牙在這裏建商館,進行貿易活動,甚致可以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而葡萄牙在澳門的居民,仍然可以留在澳門定居,從事各種職業。但澳門的主權中國必須收回。當然考慮到中葡兩國的傳統友誼,中華帝國希望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澳門的主權問題,不過如果葡萄牙方麵執意不想歸還澳門主權,那麼中國方麵就會考慮收回澳門的其他方法。
談到了這一步,費蘇沙那還聽不出潛台詞,因此也無言以對,隻能推說這樣的事情自己做不了主,必須請示葡萄牙國內。
當然這到也是事實,李格非也不能強迫費蘇沙立刻答應下來,因此也給了葡萄牙三年時間,在三年之內,必須給中國一個明確的答複。否則中國就視葡萄牙挋絕歸還澳門主權,那怕就將釆取其他方法。
而葡萄牙的失望,也導致了天主教會的失望。
其實天主教和中國更沒有利益衝突,隨著中國的重新統一,被分為南北兩方的教會也重新統一,並且取得了在中國自由傳教的權力,而且這次中國訪歐,又解決了呂宋教區和教徒祭祖的問題,因此教會上下也都鼓足了幹勁,準備在中國大幹一番,開創出一個新的局麵。這次天主教總部派出使團訪問中國,完全是一次打醬油的經過,最多是加強一下羅馬教庭和中國的聯係來往。
但隻有耶穌會才能在中國傳教,而中國己經決定,三年之內必須收回澳門的主權,在澳門還有方濟各會、奧古斯丁會、多明我會和聖加那女修會,那麼這些教會是否會被中國驅逐呢?
對此中國的回答是,在澳門的其他教會可以繼續保留,但必須尊守中國的法律,合法傳教,沒有宗教特權,另外必須取消宗教審判庭。這也就意味著天主教會在東方的唯一一個特權區也將消亡。
不過天主教會現在沒有任何能夠與中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因此也隻能接受中國的條件,不管怎麼說,中國還保留了各教會在澳門的傳教資格,沒有全部驅離,隻是取締天主教會在澳門地區的特權,嚴格來說,天主教並沒有損失什麼。畢竟天主教的神權喪失,己經是大勢所趨,這一點除了教會的極少數頑固狂熱份子以外,其他人都看得十分清楚。
當然葡萄牙、教會雖然都有種種失意,但也畢竟還是有所收獲,並非一無所得,另外向瑞典、丹麥這些國家純粹就是來打醬油的,根本就沒和中國進行任何談判,當然也就無所謂失望了。
而在所有國家中,最失望的,當然非荷蘭莫屬。這次荷蘭派出使團到中國來,是希望重新與中國修複關係,因為現在中國與荷蘭斷絕了貿易來往之後,雖然荷蘭還可以從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那裏獲得中國的商品,但畢竟是轉了一道手的,因此也給荷蘭東印度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在另一方麵,在以前的亞州是荷蘭一家獨大,基本控製了歐州與中國近八成的貿易量,但現在商毅一麵擴大與歐州的貿易來往,一麵又將歐州其他的國家也引入中國的貿易圈裏,由其是和英國基本己經形成緊密的貿易關糸,也使荷蘭在亞州的壟斷地位不複存在,這也是荷蘭在歐州不敢與英國輕易開戰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現在荷蘭也急需要恢複和中國的貿易來往。而且還需要是和英國一樣的最惠貿易國關係。
但中國對荷蘭的態度卻和其他的歐州國家不同,因為荷蘭曾經幫助過清廷,因此中國要求荷蘭方麵給予賠償,才能恢複與荷蘭的貿易關係,但不給荷蘭最惠貿易國的待遇,隻能和其他歐州國家一樣,而作為對等關係,荷蘭東印度公司必須允許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本土建立商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