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1 / 2)

對不起各位書友,今天上午有事,未能及時更新。

因為西印度公司的事情政府機構並不參與,因此在第二天,商毅隻是下旨,給中國西印度公司頒發了委任狀,並正式封鄭成功為西印度公司總督。

而鄭成功和鄭芝龍父子商量了幾天之後,也終於拿出了一個計劃,一方麵在國內籌資,吸收其他商人投資入股;一方麵也在著手準備在印度的開拓工作,而在前期的費用,將首先由鄭氏和商毅從內庫一起出資。鄭氏將出資五十萬兩白拆合銀元五百萬元,而商毅也從內庫拔出三百萬銀元,另外林家也出資了一百萬銀元,這樣一來,啟動資金就達到了九百萬元,在西印度公司成立的初期是足夠了。

人員方麵主要是由鄭成功的舊部組成。但商毅也抽調了二十個人,幫助鄭成功主要是付責溝通和協調與英國關係。同時他們也算是商毅派駐在西印度公司的代表。

這二十人中,有十五人都是從軍校和師範學校的學生,另外五人也都是商人出生,而且都是參加過訪問歐州的航行,在印度停留過相當的時間,也在印度做過一定的調查,另換基本人人都會一些英文,這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而這二十人中的領頭者就是陳永華。

在訪歐期間,陳永華的表現十分出色,不僅收集了許多有用的資料,並且對英國和印度的情況作了大量有用的筆記記錄。在與英國方麵的交流勾通中,也顯示出了很好的交涉溝通能力,而且還學會了英語的對話和寫作能力,可以保證和英國人進行基本的交流,並進行書麵來往。因此商毅要中國使團的團長梁秉業開列去印度的人員名單的時候,梁秉業守先將陳永華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並且向商毅極力稱讚陳永華的才能。

於是商毅這才下令,甴陳永華來擔任這次派遣去印度的領頭者。同時也覺得有些好笑,鄭成功和陳永華,本來以為在這個時空裏已經沒有了交集的兩個人,陰錯陽差的居然還是組成在一起去了,那麼就來看一看,這兩個人的組合,能夠在印度開創出一個整樣的局麵來。

同時商毅也拔出二艘三級巡洋艦和二艘四級驅逐艦,鄭成功也拔出四條一千料福船,共計出動五百人組成第一批赴印度的先遣隊,將在十月份出發。

西印度公司的中國分部設在浙江的鬆江府上海縣。並同立刻向社會征集入股的資金。

這種聯合集資,成立股份公司的模式,在東南沿海一帶地區十分常見,畢竟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隻有集中多人才能夠達到足夠的實力。而且自從中英之間開間進行貿易來往之後,也有一些敢於冒險低商人將商品直接運到印度販買,以賺取更大的利盅,因此對印度也有一定的了解。對中國在印度成立一個公司也非常感興趣。

而有一些商人並不知道印度在那裏,也不知道印度的作用,但見到西印度公司有官方支持,連皇帝都從內庫掏錢投資參股,當然也使不少商人對西印度充滿信心。於是願意出資入股的人有不少,其中不乏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大商人。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初,就有許多的投資意向,前景十分讓人看好。

當然在籌備成立西印度公司的同時,南京方麵也在加緊的準備著商毅的北巡行動,北京方麵和沿途的各府州縣等地區也郤己經接到了南京的通告,也在做著接待的準備工作。

同時針對清廷的餘眾在蒙古拉隴蒙古各盟旗,企圖組成連盟,與帝國對抗的活動,統戰部也決定,在秋季之後,集中北京、甘肅兩個軍區的兵力,向蒙古發動一次軍事行動,目標是將帝國的疆土擴大到長城以北的地區,收複張家口以北、熱河、察哈爾、以及歸化土城默特等地區,徹底清除清廷在蒙古的勢力,使帝國的北彊初步穩定下來,並且爭取能夠收服蒙古各盟,或者是收服一土個蒙古盟旗,並對蒙古其他各盟造成巨大的危攝力,使其不敢再輕易的與帝國為敵,為下一步收服整個蒙古地區做準備。

因此統戰部也命成進和李定國馬上製定對蒙古的軍事計劃,以及所需要的軍資用度等物,然後交由統戰部審批。

――――――――分割線―――――――――分割線――――――――

而就在這時,朝鮮再次派出使團來到南京,向中華帝國表示臣服,並請求中華帝國對自已的冊封。

雖然中華軍在新年之前就己經控製住了朝鮮的局勢,並且又狠狠打擊了親清的洛黨勢力,但朝鮮畢竟己經倒向清廷數十年,親清的勢力在朝廷也頗為深厚,不可能在短期內完全清除幹淨,就好像當初清廷征服朝鮮之後,親明的勢力仍然還能繼續存在,一直等到時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