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洪憲三年六月二十日,中華軍進攻熊本藩的大軍到達熊本城前。而這時小倉、福岡、熊本三藩也將全部的兵力都集中在熊本城,準備和中華軍決戰,因此能否進下熊本城,也就成為中華軍在九州島戰事成敗的關建。
熊本城又名銀杏城,與大阪城、姬路城合稱為日本的三大名城,是熊本藩細川氏的藩府所在,但並不是細川氏建成,而是在於1607年為日本名將加藤清正出任熊本藩主時,耗費七年心血完成。加藤清正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名將,而且築城方麵,也有相當的成就,日本三名城中的成功,與加藤清正都分不開幹係。在日本的築城史上,清正流築城術也是占了重要的一席的。後來細川氏由小倉藩改領熊本藩,仍然以熊本城為藩府所在。
因此這一次小倉、福岡、熊本三藩才決定,以熊本城為核心,就是希望利用熊本城堅固,來對抗中華軍,等待徳川幕府的援軍到來,這是三藩聯軍唯一的希望。
中華軍的大軍到熊本城外之後,商毅帶著亞莉桑徳拉、豐臣薰、岡薩雷斯候爵,成進、蔣義渠、安徳烈等人一起查看熊本城的地形。熊本城的建設地,位於隈本東南的茶臼山丘陵地帶,橫跨坪井川,而肥後的白川和井芹川則成為熊本城天然要害,是日本築城史上,並不多見的占據天險的平山城。
總體來看,熊本城的規模並不大,全城總計約九十八萬平方米,大體呈東方城市傳統的四方形,城牆單邊的長度大約為一千米左右,但城牆的高度超過了十米,都是用整條石塊堆砌而成,但下寬上窄略帶一點斜坡,顯得十分雄厚堅守。在城裏建有連結式結構的一大一小兩座守天閣,而且沿城牆,還建有四十六座木塔,因此也可以想像,一但熊本城遭遇攻擊,進攻部隊將受到多方位的打擊。
超過十米的城牆,在中國當然不算什麼,少說也有十幾座城,但在日本卻是十分罕見的,因此熊本城建成之後,也有“武將返” 之稱,即任何軍隊到了熊本城下,也隻能無功返回。
商毅知道這種說法並不誇張,因為到近代,熊本城也乃然發揮了重要的著用,在另一時空裏二百多年以後的日本西南戰爭中,當時反叛的西鄉軍總大將西鄉隆盛率領一萬三千的兵力,配有山炮三十門,臼炮三十門攻打熊本城,而熊本城裏隻有三千四百餘守兵,配有山炮十三門,臼炮七門以及六門已經被淘汰了的野炮,但在酉鄉軍連續五十二天的強攻下,熊本城依然固守不動,也為後來政府軍解結兵力,贏得了時間,也是西南戰爭的轉拆點。而熊本城也因這一戰不戌名。
不過麵對完全石砌的城牆,黑火藥的爆炸威力確實有限,而且當時日本的火炮性能也一般,因此西鄉軍攻不下熊本城,也並不意外。
這時成進放下手裏的遠望鏡,道:“這座城池雖然不大,但城牆高厚,又全是石砌而成,用一般的火炮轟去,恐怕作用不大,就是用爆破車炸,恐怕也難以將城牆炸開,除非是鑿地道留火藥,將城牆炸塌,否則就隻能強攻。但挖地道的話,又在耗時了,至少需要十天的時間。”
蔣義渠道:“雖然我們在火力上占優,但現在缺乏必要的攻城器具,如果強攻的話,恐怕會有一定的損失。”
岡薩雷斯伯爵搖了搖頭,道:“這座城雖然並不大,但也很難攻打。”
商毅對此卻不置可否,轉頭問豐臣薰道:“熊本城裏的兵力怎麼樣?”
進入日本之後,中華軍的情報收集工作主要是由豐臣餘眾付責,因此甴豐臣薰付責整理,聽商毅問起來,豐臣薰答道:“現在熊本城裏約有四萬兵力,其中熊本軍有二萬五千餘人,福岡軍有一萬餘人,小倉軍有五千餘人,鐵炮,也就是火槍約有五千餘支。不過都是各藩自己製造的。”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四萬人,兵力可要比我們多一倍。”
豐臣薰又道:“但守軍的主將並不是熊本藩的人,而且小倉藩的家老宮本伊織,副將是熊本藩的老中寺尾求馬助。守軍的兵力分布是,在熊本城裏有兩萬人馬駐守,在東北的千葉城和西部的段山各有五千兵力駐守,另外一萬人治洗馬川布防。”
商毅道:“宮本伊織? 這個人和宮本武藏有關糸嗎?”
豐臣薰道:“他是武藏的養子,不過出仕在小倉藩,但劍術是學習宮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在島原之亂時立下了大功,當時隻有二十歲,就出任了小倉藩的家老。”
商毅笑道:“我記得宮本武藏是出仕在熊本藩的,怎麼他的養子出仕在小倉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