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對持(一)(1 / 2)

德川幕府的大軍是分三路,向京都方向開進,中路是由酒井忠勝親自統領,大軍約有十萬人,沿中山道前進,北路是由水戶藩的藩主徳川光圀統領,人馬六萬二千,沿北國街道進前,而南路由紀尹藩主德川賴宣統領,人馬五萬三千,沿伊勢街道前進。

水戶藩、紀尹藩都是親藩大名,與尾張藩一起,合稱為“禦三家”,都是徳川氏的嫡係近支受封的大名。在徳川家康分封大名的時,雖然對親藩大名的領地分得都不高,但也有少數例外,禦三家就是例子,尾張藩就高達六十一萬九千石,僅比仙台藩少一千石,位居各大名次席;紀尹藩是五十五萬五千石;水戶藩是三十五萬石。因為他們都是徳川幕府的最主要支柱力量。

現在尾張藩的藩主德川義直正坐鎮名古屋城,防禦倒幕大軍,因此從江戶出發的幕府大軍由酒井忠勝擔任主帥,而水戶藩、紀尹藩的藩主,自然也應該出任副帥,致於他們的能力足不足以勝任,並不是決定因素。

八月五日,酒井忠勝的大軍到達名古屋城,同時也收到了彥根失守,井伊直孝剖腹自殺的消息。

酒井忠勝聞迅之後,也吃驚不小,由其是從三名敗將鬆平綱隆、鬆平賴常、稻葉正則那裏得知了整個戰況,知道中華軍僅僅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擊敗了彥根藩的守軍,並攻克了彥根城,更是讓酒井忠勝覺得這一戰的難度極大。雖然酒井忠勝主張對中國態度強硬,但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戰事,酒井忠勝也不得不承認中華軍的戰鬥力很強,不可輕敵,因此按酒井忠勝的本意,是準備以彥根城為前線據點,分兵兩路,分別進攻京都和大阪,充份發揮幕府軍兵力眾多的優勢,令倒幕軍首尾難顧,首先擊敗倒幕的各大名,然後再集中兵力來對付中華軍。

但就這幾天的功夫,彥根城就失守了,也導致了酒井忠勝的這一計劃落空,而且鬆平綱隆、鬆平賴常、稻葉正則講說的情況來看,中華軍的戰鬥力比酒井忠勝預計中的更強一些,而且現在雙方決戰的戰場,就隻能夠設在關原地區了。

這時徳川義直也顯得憂心忡忡,對酒井忠勝道:“大老大人,現在彥根城己經失守了,對我軍的士氣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而且中華軍的戰鬥力似乎比我們預料的還要強一些,我們該怎麼辦?”

酒井忠勝當然看得出來,現在德川義直有些信心不足,而且這種情緒顯然帶有普遍性,並非德川義直一人,至少在尾張駐守的這幾個大名都有這樣的想法,酒井忠勝的視野雖然狹窄,但也明白打仗打的就是士氣,隻能鼓不能泄,因此道:“義直殿下,你放心吧,其實我早就預計到了彥根城會失守,因此並沒有準備在彥根和叛軍決戰。其實我從江戶出兵的時候就想好了,將在關原和叛軍決戰,讓井伊守衛彥根,隻是為了擋住叛軍,不讓叛軍搶先占領關原,現在這個目地己經達到了,井伊的死雖然可惜,但也為我們爭取到了足夠的時間。”

聽了這番話之後,德川義直心裏也安定了一點,道:“原來是這樣。”

酒井忠勝胸有成竹道:“是啊,義直殿下,你應該還記得,當年東照大權現就是在關原擊敗了西軍,最終才奪取了天下,因此我們這一次又在關原與叛軍決戰,東照大權現的在天之靈,一定會保佑我們幕府大軍,因此這一戰我們必勝。”

東照大權現是德川家康死後的神號,也就相當於是中國皇帝死後的廟號一樣,而酒井忠勝抬出了德川家康這尊大神,也讓徳川義直,以及其他人心裏都振作了不少,畢竟在眾人的心裏,徳川家康的權威是不容動搖侟。

見眾人有所振做,酒井忠勝也鬆了一口氣,又繼續給眾人鼓力道:“雖然我們失守了彥根城,又先去了井伊直孝,但這隻是暫時的失敗,你們想到過沒有,在關原之戰以前,東照大權現不也是失守了伏見城,而且鳥居元忠也是在伏見城裏戰死,可見失敗隻是暫時的,叛軍雖然僥幸勝了一陣,但在冥冥之中已有定數,關原合戰的曆史,必將會重演,而最終的勝利,也必然是屬於我們徳川幕府。”

眾人聽了之後,仔細一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在關原合戰之前,是西軍首先發難,攻取了京都附近的伏見城,當時守衛伏見城的是老將鳥居元忠,城破後戰死,因此這麼對照起來看,還真有那麼幾分相似,而且關原戰場,也確實是德川幕府的風水寶地,眾人的心氣也慢慢的回複了不少。

其實這兩場戰鬥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當時西軍集中了近四萬兵力,而伏見城的守軍隻有一千八百多人,這就樣還是用了八天時間,西軍才攻伏見戰,那有向中華軍這麼輕鬆取勝的。當然這種差別,酒井忠勝是不會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