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國事(一)(1 / 2)

第二天一早,商毅也正式升朝,接受群臣的朝賀。其實早朝並不是討論國家大事的時候,主要是和眾官員見個麵,畢競商毅這一出去就是六七個月,雖然有葉瑤瑱監國,但國內的事務大部份是靠內閣成員帶領著眾官員在維持,因此商毅也要對眾官員表示稱讚之意。

因此群臣對商毅參拜之後,首先恭賀皇帝這次出征取得了勝利,而商毅也稱讚眾臣,這段時間裏在國內的工作,而且現在南洋的戰事也沒有結束,商毅也要求內閣繼續支緩前線的事務,保障好後勤供應。隨後散朝,單獨留下內閣首相王夫之和次相李岩了解這段時間裏國內發生的事情。

雖然商毅在國外的時候,每個月國內都會發給商毅一批文件,向他通報國內發生的事情,國會通過的議案和內閣的決策,但畢竟都隻是一個大概,說得十分單簡,現在有不少重大事情商毅也需要進行詳細了解。而且還有一些事情要等商毅回來,才能決定。

見禮之後,王夫之首先道:“這次皇上親赴戰場,雖然鼓舞士氣,使士卒效力死戰,但如今皇上是一國之君,非軍前一將,當以江山大業為重,而非一戰一役之失。皇上若久不在朝,難免會使人心不穩,民心不安,因此日後禦駕親征之舉,還請皇上三思慎行。”

商毅也知道回國之後肯定會落下一些埋怨,而且他也知道,王夫之的話也確實是為自己著想,因此也點了點頭,道:“王卿所言極是,曰後朕定當謹從王卿之諫,慎行親征之舉。”

見商毅老老實實認錯,王夫之當然也不可能不依不僥,因此也向商毅施了一禮,道:“皇上若能聽從臣言,實仍天下之大幸也。”

話說到這一步,也就差不多了,下麵就步入正題,當然在這段時間裏,國內也沒太大的事情,主要的幾件事情,首先今年是中華帝國正式開始進行科舉,同時也是招開了經濟特科,全國各地都進行了鄉試;一批通過了經濟特科學子也都到各州府縣的政府備案,等著各地方部門的安排。也有一批不急於做官的學子,還在家裏認真學習,準備參加明年的省試。

開通了科舉,也就打開了平民通行仕途的道路,因此各地的學子們,以及社會學者,鄉紳也都對朝廷的這一政策稱讚不己,但由於這次科舉,也是中國科舉製度中首次加入了自然學科的內容,也就是所謂的經世致用之學,而非單一的道德文章,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雖然在中華帝國成立之初,就己經向國內宣告,科舉將會加入經世政用的內容,但傳統的道德文章觀念還是深入人心;而且雖然在政府公辦的學校中,也開設了這些學科,但畢竟為時尚短,公辦學校的數量也有限,難以在國內全麵普及,因此現在的中國還存在大量私塾,做為公辦學校的補充,但絕大部份私塾的先生都不會自然科學,隻能教授的都是道徳文章。因此不是每一個學子都能夠學習到自然科學的內容。

其實中國政府也考慮到這些問題,因此也在各地的公辦學校中加設了一些自然科學的學習班,就是針對私塾的學生進行教學,而且還是免費,但卻遭到了許多私塾先生的抵製,禁止自已的學生去學習。當然抵製的私塾先生中,頑固分子到隻是極少數,絕大部份私塾先生是出於對公辦學校的抵製,因為公辦學校搶了自己的飯碗。但這個理由是沒法說出口,隻能以維護傳統的名議進行。

另外也有相當一部份公辦學校的學子對這竺經世致用之學不屑一顧,並沒有認真學習,結果也造成了在這次鄉試中,經世致用之學的合格率競隻有三成多,而交了白卷的就占了二成以上。

但等鄉試結果出來以後,許多學孑們又大為後悔,又都不甘心,不過他們不反省自己沒有認真學習自然科學,反而把責任推到在科舉中加入的自然科學內容上,於是各地的學者、學子們都紛紛上書朝廷,要求在科舉中取消自然科學的內容,甚致有個別學風保守的地區,有不少人還揚言,如不取消自然科學的內容,那麼就要抵製科舉等等。也有一些人在南京活動,尋找議員的支持,要在國會中提交提案,通過正式的圖途,在科舉中取消自然科學的內容。而且在這一股風氣的影響下,也有一部份官員,對在科舉中加入有關自然科學內容頗有微辭,認為應該再考慮一下。

因此王夫之道:“皇上,現在民意如此,在科舉中加入有關自然科學的內容,是否還是該再斟酌一二,依臣之見,不訪緩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