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國事(三)(1 / 2)

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之後,雖然現在中國仍然還是采用白銀和銀元、銅錢並用的貨幣政策,但由於銀元攜帶輕便,麵值清楚,大小數額得當,再加上有政府信用作為保障,因此銀元已經在中國完全流通開了,許多零售商業都隻收銀元,不收白銀和銅錢了。而做為銀元的發行單位,中華銀行也己經在中國基本立足,在全國的三十四個大城市都建立了分行,而且就在今年,又有兩家民間的錢莊正式轉化成銀行,中國的金融業也在逐漸形成中。而金融業的形成,也是走向近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而且也是在今年,中華銀行已經在朝鮮開設了三家分行,如果明年在日本再開設二家分行的計劃能夠實現,也意味著中國的金融業己經進入到國外的市場,開始進入資本時代。

因為這時日本和朝鮮都沒有正式的貨幣,還是和以前的中國一樣,是以白銀的重量為貨幣計算單位,這樣的貨幣體係顯然是十分脆弱的,而現在中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以銀元為基礎、以金元為輔助的貨幣體係,加上又有銀行從中調節,金融體糸也在逐步完善當中。而隨著三國之間的貿易加強,中國在三國貿易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因此中國的銀元也將逐步占據曰、朝兩國的貨幣市場。也許在再過幾年,就能實現三國之間的貨幣統一或是直接互換,經濟一體化了。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今年全國的財政收入、支出也基本統計出來,由財政部上呈給內閣,隻等內閣審查無誤之後,就將在這兩天正式對外公布,而王夫之當然也要首先交給商毅過目。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財政收入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己經接近六億銀元的大關,但由於今年打了兩場對外的戰爭,因此支出也同樣大幅增漲,而總體計算,今年雖然也有財政盈餘,但與去年相比,總盈餘額下降了近一千萬元。

不過中國的財政盈佘下降,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南洋的戰事還沒有完全結束,因此今年的財政盈餘中,隻計算了南洋戰事的支出,而沒有計算這場戰爭的收入,這對財政盈餘總額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如果中荷之間的談判成功, 中國將獲得大量的戰爭賠款,如果雙方談判不成,中華軍攻占巴達維亞,也能掠奪到荷蘭東印度公司,以及人員的大量財產,無論是那一種結果,都應該可以填平這場戰爭的支出,甚致還有相當的盈餘,隻不過這筆收入隻能記在明年的帳上了。

當然不管怎麼說,有財政盈餘就是好事,那怕是少一點也實屬正常,而且隨著對日本貿易的正常化,和南洋戰事的結束,也可以預見,在明年中國的財政收入和財政盈餘都會有一個大幅増漲。當然這也就意味著皇室的收入也同樣會大幅增加。

看到了這些帳目公文之後,商毅也覺得十分滿意,至少中國財力方麵,還是有相當的充盈的。再過幾天的時間,自己的帝國就將進入到第四個年頭,雖然說現在中國正處於一個國力的上升期內,但在短短三四年內,國家財政就能達到這樣一個水平,在曆代之中也確實是絕無僅有的。

在中國曆史上,曆朝在絕大部份時間裏,都存在的朝廷財政緊張的問題,那怕是在公認中國曆史上最富有的宋朝,大部份的時間,財政同樣十分緊張,王安石變法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為朝廷沒錢了,要想辦法弄錢。後世的曆史學家、社會學家往往都將責任推到統治階層的剝削、貪官汙吏等之類上,其實根本的原因並不在這裏,而是由於朝廷的開支太大,增漲太快,而中國的生產又是小農經濟,自然生產,因此社會生產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速度,再加上金融、貨幣體係不完善,自然就會出現財政緊張。

這也是封建社會的無解之題,而要解決這個難題的唯一辦法就是發展商品經濟,促進貨幣流通。而自從商毅起事以來,基本就沒有為錢發過愁,也正是因為從一開始商毅就十分重視發展工商業,發展對外貿易。

而且在建國之後,商毅仍然推行重商、重手工業的政策,因此在短短二三年間,就積攢了前朝需要二三十年才能積攢的財富,盡管一直戰事不斷,但政府從來沒為錢發過愁。而隨著以後中國的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商業和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中國也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裏,財政收入和盈佘都會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當然要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要保持對外貿易,對外交流、對外來往,加強對外的擴展,參與世界大航海貿易的競爭,一方麵是可以促進中國的工商業發展,増加中國的財政收入,使中國的財政收入和財政盈餘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發展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另一方麵也是開拓中國人的視野,扭轉中國人的觀念,加強中國社會的國際意識和海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