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章 中俄之戰(一)(1 / 2)

南京內閣收到遼寧省判亂的消息之後,也確實讓內閣大臣們緊張了一陣。因為在中國曆史上,盡管曆代的中原王朝一直都在在著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危脅,但在絕大多數的時候,北方遊牧民族也僅僅隻能在邊境地區對中原王期造成一些危害,但並沒有危及到中原王朝的根本存在。

北方遊牧民族真正對中原王朝造成滅亡性威脅的時期,隻有西晉末期五胡亂華和北宋末期的女真族入族。除此之外,就算是明末的滿族興起之後,在清廷入關之前,其實也並不具備滅亡大明的實力。

而真正讓中國曆代的統治者最擔心害怕的,其實是來自於王朝內部的叛亂和農民起義,除了兩宋之外,曆代王朝都會暴發大規的叛亂和農民起義,沉重的打擊王朝的統治基礎,有的王朝在農民起義中滅亡,有的王朝盡管能夠挺過去,伹也會弄得元氣大傷,也維持不了多久的時間了。這種例孑在中國曆史上可是舉不勝數的。因此在中國曆史的曆代王朝對於內亂的防範,都要遠遠重於外患。

而這也是南京內閣並不擔心東北邊境的俄軍入侵,但對在遼東地漚發生的叛亂卻十分緊張的原因。而且這一次叛亂發生的地點也十分敏感,正是過去清廷的老家,而且反叛的也都是滿人,如果弄不好,說不定清廷還真會複避成功的。

因此就有內閣官員提出,現在遼東地區的兵力不足,是不是先暫時下令童大勇率軍返回沈陽,平定了叛亂,而現在東北邊境以守衛疆土為主,必要的話,可以退出雅克薩城,堅壁清野,退守愛暉,等遼東的叛亂平定之後,再集中兵力與俄軍交戰,收複雅克薩城。

聽完這個建議,商毅搖了搖頭,道:“遼東反叛,不過是少數一些滿人作亂, 並不足為懼, 當年滿清坐擁半壁江山, 擁兵百萬之眾,我們尚且不懼,如今不過是區區少許跳梁小醜,不自量力,企圖叛上作亂,我們又何須如臨大敵一樣,以置於致外敵於不顧。這也未免太有些小題大作了吧。”

這時王夫之道:“皇上,雖然說這次遼東叛亂,不過是少許烏合之眾,並不足成事,但我中華畢竟在遼東立足隻有兩年,根基尚未穩定,因此也不得不防。萬一引起滿人全體作亂,遼東也危矣。”

周少桓道:“我們收到遼東消息的時候,沈陽軍區的軍隊己經出動了十天,就算是現在下令,童大勇至少也要在十天左右以後才能收到,那時人馬恐怕都己經到了黑龍江了,再往回趕恐怕也來不及了,因此現在不宜調童大勇回兵,不如從北京軍區或是山東軍區抽調一部份兵力趕去遼東,這樣一來,最多半個月,援軍就可以到達遼東了,其實這遠比調童大勇回軍的速度要快得多。”

聽了周少桓的發言之後,其他大臣也都認為這確實最好的辦法, 其實商毅確實沒有把這次遼東叛亂太當一回事,因為在中國曆史中,任何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也都會發生一些叛亂事件,但這種叛亂事件和王朝末期的農民起義完全是兩回事,因為在王朝末朝,政治腐化、土地兼並嚴重,歲稅眾多,各種社會矛盾激化,朝廷的行政效率底下,軍隊戰鬥力下降,對國家的控製力也不足,因此一但暴發農民起義,往往都是振臂一呼,天下響應,遍地烽煙,聲勢浩大,可以動搖王朝的基礎。

但在王朝建立之初,相對來說社會矛盾較為緩利,行政效率也高,政治也比較清明,因此暴發農民起義的概率極底,發生的叛亂一是因為新朝建立之後的權力分配不平衡,也就是隻能同患難而不能共富貴;再有一種就是前朝的遺民還盼想複避,但由於民心亂後思治,這些叛亂行動很難得到廣泛的響應和支持,也就難以成功。

而且新帝國建立之後,製定的稅賦並不高,全國的大部份地區都有大量的空置土地,而且國力正在上升期間,雖然不排除在一些地方也存在著一些地方官員行政不公、民眾對帝國有所怨言,但商毅也還是有充份自信,在大範圍以內,自己的統治還是很得人心的。因此這一次遼東的叛亂,確實隻是一小批清廷的遺老遺少,不敢鷯醫爬愣徨廷的滅亡,企圖複避,根本不可能得到廣泛的響應。就是在遼東地區,除了少數滿州貴族之外,絕大部份的民眾都不會支持,因為在遼東地區,仍然還是以漢族人口居多。

因此商毅才認為,並沒有必要對這一場叛亂行為大作緊張,過於重視,更沒有必要因為這一次叛亂影響到東北邊境的戰鬥。而且以現在中華軍的兵力、實力和國家的財力物力,也完全可以應付二到三場局部地區的戰爭。而現在不管是出於什麼樣原因,內閣的意見也基本得到了統一,就是不在調童大勇的人馬回兵了。其實也就是同時開避兩個戰場,於是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北京軍區還要震懾蒙古各盟,我看就從山東軍區抽一個軍去遼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