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的騎兵敗走之後,中華軍清點戰果,這一戰一共殲滅了俄軍三百五十三人,俘虜三十五人,奪得了一百二十六匹戰馬,而中華軍陣亡二百二十人,另有一百零四人受傷。從結果上看,中華軍當然是取得了勝利。
而在擊敗了俄軍的騎兵之後,大軍繼續前進,在沿途中又遭遇到了幾次俄軍騎軍的襲擊,但因為中華軍都準備得當,有時提前布置好排槍隊型,迎戰俄軍的騎兵,有時雖然來不及布置步兵抖ブ彌卸崠滯,但中華軍的騎軍也會在第一時間內出動,或從正麵應擊,或從側麵突襲,總是能夠抵擋住俄軍的襲擊,隨後步兵也能馬上趕上來支援,因此在此後一連三天的時間裏,俄軍的突襲都沒有占到什麼便易,相反自己還損失了一千多騎兵。
當然中華軍能夠連續抵擋住俄軍的襲擊,除了是因為做好了大量的預防工作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中華軍是沿著黑龍江的北岸前進,這樣一來,黑龍江就成了中華軍南側的天然防線,隻用集中精力,守備北側的一方,也給俄軍的襲擊造成了很大的局限。另外中華軍的大部份輜重也都是通過黑龍江航道運輸,因此也給中華軍的行軍減輕了許多負擔,能夠比較從容的應對俄軍的襲擊。
而在五月三十日, 中華軍也到達了尼布楚城前,卻立刻接到了尼布楚的俄軍派出的使者,請求與中華軍講和。
原來突襲戰術沒能取得成功,相反還損失了上千的騎兵,這樣的戰果,也讓新任的黑龍江督軍巴什科夫大失所望,同時也對中華軍的戰鬥力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這確實是一個強大、難以戰勝的對手。
不過俄國人雖然生性好戰,但並不是頭腦發達,四肢簡單之輩,相反論其狡猾程度,俄國人在歐州各國中絕對是可以排在前五位的,因此見中華軍勢大,正麵作戰對自已不利,巴什科夫和捷潘諾夫、別克托夫等人商議認為,不如和中華軍先講和,做為緩兵之計,不管怎麼說,先把眼前的危機暫時延緩一下也好。
俄軍派出的使者叫做齊格勒夫,本是莫斯科的貴族子弟,不過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道己經中落,除了一個貴族的頭銜以外,其他一無所有,因此才加入了遠東的俄軍,到東方來冒險、碰碰運氣,在尼布楚城裏混了幾年,現在是一個中尉軍官。不過這家夥畢竟是貴族子弟,能說會道、能寫會算,而且還會說拉丁語。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因為俄語在歐州屬於最偏門的語言之一,而拉丁語是歐州最通行的語言,會說拉丁語,在這個時代,基本就可以走遍歐州了。
拉丁語在最初,其實是意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在公元前5世紀初成為羅馬共和國的官方語言。而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隨著羅馬人軍事和政治勢力的擴張,拉丁語作為帝國的行政語言傳播到西地中海的島嶼、伊比利亞半島和高盧既法國,直至多瑙河流域的達齊亞既羅馬尼亞,成為當時歐州地區使用的語言。同時成為羅馬教會的官方語言。到了中世紀,拉丁語是歐州各國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科學、哲學和神學的語言。直到這個時代,通曉拉丁語,還是歐州任何文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童大勇得知俄軍派來使者,也下令讓他進來相見,因為不管要說什麼,敵方既然派來了使者,見一見總是應該的。當然中華軍沒有專門的俄語翻譯,隨軍的到是有十餘名傳教士作為翻譯,都是掌握了很精通的拉丁語。
其實齊格勒夫在尼布楚城己經住了三四年,而且還學會了一些當地的語言,可以和當地的居民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勾通。不過在中華軍裏,還真沒有幾個人懂當地的土語,傳教士們和齊格勒夫進行交流,主要還是用的拉丁語。而這也進一步證明,中國和歐州其他國家確實有比較深的交流來往。
雙方見禮之後,齊格勒夫才道:“童將軍,我們在這裏修建尼布楚城,隻是為了方便和貴國進貿易來往,並沒有其他的意思,也不是想要侵略中國,更不是為了戰爭,也許因為我們雙方的勾通不夠,因此產生了一些誤會,當然我方的人員在進行貿易來往中,或許也有一些過激的行為,最終才導致我們雙方發生了戰爭,對此我深表遺憾,但戰爭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因此我方希望和貴國消除這些誤會,雙方達成和平協議。”
童大勇道:“閣下的說,恐怕並不對吧,黒龍江流域曆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你們在這裏私自修建了尼布楚城,在任何國家,都會被視為侵略行為,而且就算如你所說,修建尼布楚城是為了貿易來往,那麼你們隨後又沿著黑龍江東進,修建了雅克薩城、呼瑪尓城,分明就是步步推進,逐步侵略我國的領土,而且你們的士兵在我國的領土根本就不是貿易,而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這也遠遠不是過激的行為,而是絕對的侵略,因此我國才出兵,完全就是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民眾的安全,而這一切責任,都是由於你們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