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誠信相求,情到心動(1 / 3)

十一、誠信相求,情到心動

1以誠相求,至誠話語動人心

當我們向別人求助遭到拒絕時,往往會發現對方其實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隻是因為意氣用事或其他一些細小的原因而做出了拒絕的決定,這時候,我們就應當站在第三者的觀點上,幫助對方分析其決定。然後再找合適的機會,通過巧妙運籌,讓對方答應我們的請求。

20世紀80年代初,引灤入津工程正加緊進行。擔負隧洞施工任務的部隊因炸藥供應不上,麵臨停工和延誤工期的問題。部隊領導心急如焚,派李連長帶車到東北某化工廠求援。李連長晝夜兼程千餘裏趕到該廠供銷科,可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句話:“眼下沒貨!”他找廠長,廠長很忙,沒時間聽他解釋陳述,他就跟進跟出,有機會就講幾句,但廠長不為所動,冷冷地說:“眼下沒貨,我也無能為力。”廠長給他倒了杯茶水勸他另想辦法。李連長並不死心,他喝了口茶,說:“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從海河槽裏、各窪澱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黃的。”他瞥見廠長戴的是天津產的手表,就接著說:“您也是戴的天津表?聽說現在全國每10塊表中就有1塊是天津的,每10台拖拉機就有1台是天津的,每4個人裏就有1個人用的是天津的堿。您是辦工業的行家,最懂得水與工業的關係。造1輛自行車要用1噸水,造1噸堿要160噸水,造1噸紙要200噸水……引灤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廠長一聽,心中受到觸動,就問:“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許通水時,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廠長徹底折服了。他抓起電話下達命令:“全廠加班3天!”3天後,李連長帶著一卡車炸藥返程了。

李連長之所以能說服化工廠廠長,為引灤入津工程求到炸藥,就在於他抓住時機創設話題,用對比法講了天津人的“苦水”,用舉例法講了天津人的貢獻和水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最後滿懷深情地引入正題:“引灤人津,解燃眉之急啊!”還特別表示出“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的憂心如焚之急情。使對方意識到自己幫助的作用。同時以真情打動對方,“也許通水時,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敬業精神和解民於倒懸的執著情感產生了極大的激勵效應,廠長決定,全廠上下寧可少休息也要加班加點趕製出工程急需的炸藥,李連長也就滿載而歸了。

誠能動人,至誠可以感天。

諸葛亮高臥隆中,自比管、樂,抱膝長吟,略無意於當世,他與劉備原是素昧平生,談不上有什麼私人友誼,劉備也知道諸葛亮是傑出人才,一心想收為己用。他仗著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的子孫,同時利用人心尚未忘漢的機會,親自去訪問諸葛亮,一連去了三次,才得相見,這種行徑,十足表示出他的誠摯,諸葛亮無意當世,原是找不到合意的主子,親見劉備有重建漢室雄圖,對他又萬分誠摯,才認為他是合意的主子。便放棄高臥隆中的想法,以身相許,雖幾經挫折,絕不灰心,到後來竟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自期。可見誠摯動人之深。

應該強調指出的是,求人辦事最忌的是用欺騙手段。天長日久你的欺騙,不能不被對方看破,對方對你的一切,就不能不有所懷疑,今日你雖誠摯待他,對方還是會以為這是你另一姿態的虛偽,即使你出赤心相示,他還隻當你做作,所以無誠不信、無信不誠,你要誠,必先要修信,修身乃能立信,立信乃能行誠。因此,我勸你,一生不要有一次欺騙,免得對方發生不必要的懷疑。“汝也不爽,幹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對配偶的粗心,還會遭到怨恨,況為素無交情的賢人,哪能不鄙夷你的為人呢!若發生例外那也隻是你的力量太弱,還不足以打動對方的心罷了,這叫誠之未至。你應該增加你的誠,直到足以打動對方的心為止,任何事都要“反求諸己”,不必“求諸於人”,這是用誠摯去感動他人的惟一方法。

2以禮相求,別有滋味在心頭

因為有求於人,就應該以禮相求,所以,語氣應柔和、誠懇,即使是親友、熟人也不能口氣太硬。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頭又缺錢,隻能向別人借,這時你可以說:“不知您手頭寬綽不寬綽?下月開支我就還您。”用這種商量的口氣,隻要人家手裏有錢,是不會不幫忙的。但有些人則不注意這一點,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存了幾萬元,借我一千元還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諸如此類的話,在平日裏與熟人打趣說說還不要緊,但在真正開口借東西時,就不可這樣說。所以借東西時說話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使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你。

在擁擠的火車上,一位疲憊不堪的婦女,帶著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站了很久,也沒人讓座。孩子指著坐在旁邊的一個小夥子對媽媽說:“媽媽,我累了,你跟這位叔叔說說,讓我坐一會兒吧。”媽媽輕聲地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好孩子,叔叔不是不給你讓座,因為他也很辛苦,也很累,等叔叔休息好了會給你讓座的。”一番話說得小夥子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說:“小朋友,你來坐吧,叔叔不累。”

小夥子對帶小孩的婦女視而不見,這本身就是該受到大家批評的自私行為,年輕的婦女抓住了這一點,不但不同意孩子向小夥子提出請求,反而設身處地為小夥子著想,還給他強加了一個善良的動機,使他有台階可下。這樣一來,小夥子沒法不產生羞愧心理,再加上車廂內其他顧客給他帶來的輿論壓力,迫使他不得不主動站起來為孩子讓座。

有個大學講師想請某文化名人為自己的一本即將出版的書題寫書名。得知來訪者的意思後,這位一貫以幽默著名的名人笑著說:“是題字啊,可以,不過,現在講究經濟效益,請我題字,是不是該付點錢啊?便宜一點兒吧,300塊一個字,怎麼樣?”這雖然是開玩笑,但年輕的講師也聽出了這位名人似乎對常有人打他手跡的主意稍有抱怨之意。於是,他說:“X先生,您這話可是隻說對了一半喲。要得到您的墨寶,理當付錢。可是,您的字何止值300塊錢一個呢?比如說,我想要一件值300塊錢的衣服,這家商店買不著,還可以到別的商店去買呀,可您的墨寶隻能出自您自己的手,天底下別無他處可尋呐!在我看來,您的每個字都是無價之寶啊,我付多少報酬也不夠啊。”幾句話說得這位早已聽慣了恭維之辭的名人,竟也覺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遂欣然命筆。

懇請幫助講究攻心策略,如果我們在求人幫忙時更多地強調自己對對方的敬重和仰慕,或者是充分展示自己對某一項事業純粹的興趣與熱愛,這樣就比較容易使對方產生認同感,有助於拉進彼此的心理距離。以這種方式提出請求,往往令對方樂於幫忙。

3以情相求,感情融洽辦難事

中國人辦事很少像西方人“此來為某事”那樣直截了當開題,因為這樣不風雅,如果是生客就更顯得冒昧了。中國人的相會講究話裏作文章,有著八股般起承轉合的優美。不僅有風格,而且有結構,大概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是講寒喧、評氣候。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違”及“今日天氣哈哈哈”皆屬於此類,林語堂稱之為氣象學的內容,旨在起來則安之位、安而後情定的作用,即聯絡感情。這些內容在人們的生命空間中確實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不致於遭到抗拒。

第二段是敘往事、追舊誼。這就更深一層了,要從大眾皆有的生命空間過渡到彼此較為特殊的那一塊,是深入的過程,林語堂戲之為“史學”。也許有你的令侄與某君同過學,也許你住過南小街,而他住過無量大人胡同,由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認識誌摩、適之,甚至辜鴻銘、林琴南……便更加親摯而話長了。這一段做得好,雙方感情可能會有真真的融洽。

第三段是談時事、發感慨。這可是“政治學”了。“感情既洽、聲勢斯壯”,於是便可聯手出擊,可進入侃的境界。縱橫的範圍甚廣,“包括有:中國不亡是無天理,救國策,對於古月三王草將馬二弓長諸政治領袖之品評,等等。連帶的還有追隨孫總理幾年到幾年之統計。比如你光緒三十年聽見過一次孫總理演講,而今年是民國二十九年,合計應得三十三年,這便叫做追總理三十三年。”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為融洽,聲勢又壯,甚而至於相見恨晚,到了兩肋插刀的程度。至此,可認為到了陡然下筆,相機言事之際。

於是,這第四段就叫“經濟學”——奉托“小事”。可客氣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後兀而轉來道,現在有一小事奉煩:先生不是認識某某嗎?可否請寫一封介紹信雲雲。

當然,以上所說的是常理下套交情的方式,在實際運用中,現成的人情比比皆是,比如利用親情懇求,也可以達到自己辦事兒的目的。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不但殺了大量的共產黨員,而且還秘密拘捕了數以萬計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有一天,蔣介石接到門衛官的報告,說從家鄉來了一位親戚想要求見他,蔣介石一聽家鄉來人了,連忙叫門衛官請他進來。

門外進來一人,蔣介石仔細一看,正是自己的表弟。說起這個表弟,年齡隻比蔣介石小兩歲,是蔣介石小時候最要好的一個親戚。

隻見蔣介石的表弟走了過來,行了一禮,說:“表哥目前可謂是春風得意,隻怕連我這個表弟你也認不得了吧!”

蔣介石一聽此言,知道這位表弟必有什麼事要責備於他。仔細問清緣由後,果然不出所料,原來蔣介石在大肆拘捕共產黨員與革命群眾時,把這位表弟的一位好友也抓了進去。

蔣介石一聽是這件事,不由暗暗為難,這時的他“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於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表弟放人的要求。

蔣介石的表弟一見這種情況,就知道今天若來硬的,肯定不會達到放人的目的。於是,他用悲傷的語氣對蔣介石說:

“看來表哥確實變了一個人,姑奶當時對我說的話我還不信,現在看來是不會錯了。”

接著,他回憶起小時候的情形,那時表兄弟在一起是多麼的開心,感情是多麼的深厚,那動情的言語不由得令蔣介石也為之暗暗感到悲傷。

說完這些話,蔣介石表弟一抹眼淚,起身就要告辭,這時,蔣介石一揮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