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家——陳子昂(2 / 2)

  唐代初期詩歌,沿襲六朝餘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力圖扭轉這種傾向。陳子昂的詩歌,以其進步、充實的思想內容,質樸、剛健的語言風格,對整個唐代詩歌產生了巨大影響。陳子昂死後,其友人盧藏用為之編次遺文10卷。今存《陳伯玉文集》是經後人重編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間楊澄校刻楊春本《陳伯玉文集》10卷收輯作品比較多,並附錄《新唐書》本傳等有關材料。《四部叢刊》本即據此本影印。《世界文庫》本,曾據明、清各本作過若幹校訂。今人徐鵬校點《陳子昂集》,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校以《全唐詩》、《全唐文》、《文苑英華》等書,補入詩文10餘篇,成為較完備的本子,後附今人羅庸《陳子昂年譜》。今人彭慶生有《陳子昂詩注》。後附其所編《陳子昂年譜》及“諸家評論”。岑仲勉有《陳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跡》一文(載《輔仁學誌》第14卷第一、二合期)。

  有詩文《慶雲章》、《感遇詩三十八首》、《觀荊玉篇》、《鴛鴦篇》、《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西還至散關答喬補闕知之》、《度峽口山贈喬補闕知之王二無競》、《題居延古城贈喬十二知之》、《贈趙六貞固二首》、《答韓使同在邊》、《征東至淇門答宋十一參軍之問》、《答洛陽主人》、《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酬暉上人夏日林泉》、《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送別出塞》、《登薊丘樓送賈兵曹入都》、《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秋園臥病呈暉上人》、《登澤州城北樓宴山水粉圖》、《彩樹歌》、《春台引》、《寒食集畢錄事宅作》、《登幽州台歌》、《喜馬參軍相遇醉歌》《度荊門望楚》《晚次樂鄉縣》、《同王員外雨後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東征答朝臣(一作達)》、《相送》、《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居延海樹聞鶯同作》、《題李三書齋》、《崇嗣》、《送魏大從軍》、《送殷大入蜀》、《落第西還別劉祭酒高明府》、《落第西還別魏四懍》、《送客》、《春夜別友人二首》》《遂州南江別鄉曲故人》、《送東萊王學士無競》、《送梁李二明府》《送著作佐郎崔融等從梁王東征》、《春晦餞陶七於江南同用風字》、《喜遇冀侍禦珪》、《崔司議泰之二使》、《登薊城西北樓送崔著作融入都》、《月夜有懷》、《夏日遊暉上人房》、《春日登金(一作九)》、《華觀》、《群公集畢氏林亭》、《宴胡楚真禁所》、《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晦日宴高氏林亭晦日重宴高氏林亭》、《上元夜效小庾體》、《洛城觀酺應製》、《奉和皇帝上(一作丘)禮撫事述懷應製》、《酬田逸人遊岩見尋不遇題隱居裏壁》、《白帝城懷古》、《峴山懷古》、《宿空舲峽青樹村浦》、《宿襄河驛浦》、《贈嚴倉曹乞推命錄》《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江上暫別蕭四劉三旋欣接遇》、《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臥病家園》、《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萬州曉發放舟乘漲還寄蜀中親朋》、《入峭峽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嶺相映有奇致焉》、《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後不相及》、《同旻上人傷壽安傅少府》、《南山家園林木交映盛夏五月幽然清涼獨坐思遠率成十韻》、《還至張掖古城聞東軍告捷贈韋五虛已》、《題祀山烽樹贈喬十二侍禦》、《初入峽苦風寄故鄉親友》、《題田洗馬遊岩桔槔》、《古意題徐令壁(一作題著作令壁)》、《贈別冀侍禦崔司議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見歲時雜詠末句缺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