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署理按察使大清著名藏書家——孫星衍(1 / 2)

【孫星衍】(1753~1818)清著名藏書家、目錄學家、書法家、經學家。字淵如,號伯淵,別署芳茂山人、微隱。陽湖(今江蘇武進)人,後遷居金陵。少年時與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以文學見長,袁枚稱他為“天下奇才”。於經史、文字、音訓、諸子百家,皆通其義。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孫星衍(1753—1818),字伯淵、淵如,陽湖縣(今常州市區)人。生於觀子巷(今和平南路),後遷居雙桂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殿試榜眼,曆任翰林院編修、刑部主事。乾隆五十九年(1794)再升刑部郎中。後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職,清廉有政聲。嘉慶十六年(1811),他在任代山東布政使時稱病請假回鄉。3年後他客居揚州,參與校刊《全唐文》。嘉慶二十一年(1816),他主持南京鍾山書院。先後主講泰州安定書院、紹興書院、杭州詁經精舍等書院,樂育英才。嘉慶二十三年(1818),他66歲時病逝。生平鑽研經史文學音訓之學,旁及諸子百家。精於金石碑版,工篆隸書,尤精校勘,輯刊《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堪稱善本。他勤於著述,積30多年之功,集古今各經學家成就,刊成《尚書古今文注疏》,標誌清代古文經學達到高峰,孫星衍因此成為乾嘉學派(古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他還著有《周易集解》、《寰宇訪碑錄》、《孫氏家藏書目錄內外篇》、《芳茂山人詩錄》等多種文集。

  少年時與楊芳燦、洪亮吉、黃景仁以文學見長,袁枚稱他為“天下奇才”。於經史、文字、音訓、諸子百家,皆通其義。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充三通館校理。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東兗沂曹濟道,次年補山東督糧道。嘉慶十二年(1807年)任山東布政使。博極群書,勤於著述。阮元曾聘他為“詁精經舍”教習及主講鍾山書院,以學術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旋與女詩人王采薇(玉瑛)結婚,夫唱婦和,伉儷殊為情深。

  藏書

  博極群書,勤於著述。阮元曾聘他為“詁經精舍”教習,主講鍾山書院,以學術淵博稱。性嗜聚書,聞人藏有善、秘本,借抄無虛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書畫,無不考其源委。家有藏書樓“平津館”、“問字堂”、“孫氏祠堂”、“廉石居”等,貯書極富,以校勘精審見稱。編撰有《孫氏家藏書目》,分外編3卷、內編4卷。《廉石居藏書記》1卷、《平津館鑒藏書籍記》3卷,續編1卷,補遺1卷。嘉慶五年(1800),刊行《孫氏詞堂書目》7卷。金石學代表作《寰宇訪碑錄》12卷,嘉慶七年成書。為收錄石刻種類較多的一部石刻文獻目錄。全書依時代著錄,周秦至元代石刻8000餘種,每件石刻注明撰人、書人、書體。編輯和刊刻文獻甚多,嘉慶中刻有《岱南閣叢書》16種128卷,主要收集自著詩文集和校訂的《古文尚書》、《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麵的古籍。《平津館叢書》10集32種,主要為輯校的諸子、醫學、曆史等方麵的古籍,選擇精嚴,校勘精審。藏書印有“東方廉使”、“東魯觀察使者”、“伯淵”、“孫氏祠藏”、“孫忠湣侯祠堂藏書”、“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鬆書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綠衣執法大夫印”、“丁未對策上第”、“東方都漕使者”等。著述宏富,有《尚書近古文注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明堂考》、《續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等。

  家有藏書樓“平津館”,貯書極富,以校勘精審見稱.編撰有《孫氏家藏書目》,分外編3卷、內編4卷。《廉石居藏書記》1卷、《平津館鑒藏書籍記》3卷,續編1卷,補遺1卷。嘉慶五年(1800年),刊行《祠堂書目》。輯刊文獻甚多,嘉慶中刻有《岱南閣叢書》、《平津館叢書》。《岱南閣叢書》主要收集自著詩文集和校訂的《古文尚書》、《孫子》和地理,刑律方麵的古籍。《平津館叢書》10集32種,主要為輯校的諸子、醫學、曆史等方麵的古籍,選擇精嚴,校勘精審。著述宏富,有《尚書今古文注疏》、《寰宇訪碑錄》、《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別典》、《爾雅廣雅訓詁韻編》、《晏子春秋音義》、《金石萃編》、《史記天官書考證》、《建立伏博士始末》、《明堂考》、《續古文苑》、《平津館文稿》、《芳茂山人詩錄》、《倉頡篇》、《神農本草經》等。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