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華】(1875~1905),中國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原名顯宿,字星台,又字過庭,號思黃,新化縣榮華鄉人。1896年入新化資江書院,1898年入新化實學堂(今新化縣一中)。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次年回國參與組織“華興會”,籌備發動長沙起義。1905年,在東京與宋教仁創辦《二十世紀支那》雜誌;輔佐孫中山籌組同盟會,擔任書記,起草《革命方略》;《民報》創刊後任編輯,參與對康、梁保皇派的論戰。同年12月8日,為抗議日本政府頒布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在日本東京大森海灣憤而投海殉國,時年31歲。1906年春,其靈柩運回長沙,公葬於嶽麓山。他一生救亡圖存,宣傳革命,是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鼓動家和宣傳家。所著《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書,成為當時宣傳革命的號角和警鍾。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天華隨父遷縣城,仍以提籃叫賣為生。後經族人周濟,入資江書院讀書,刻苦博覽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入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為變法運動的擁護者。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嶽麓書院,成績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效法漢時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報國之時,終身未娶)。次年轉入求實書院。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初,入省城師範館。是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不久,逢沙俄企圖侵占東北三省,引發拒俄運動,祖國正處主權淪喪境況,陳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湖南巡撫趙爾巽亦為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刊登於官報,還飭令各府、州、縣開設武備講習所,使湖南全省拒俄運動士氣更加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書,以血淚之聲,深刻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清廷賣國投降的罪行,風行於世,影響甚大。
次年初,回到長沙參與組織華興會,與黃興等密謀準備長沙起義,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此時,陳結識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作,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烈反響。
十一月八日(1905年12月4日),陳天華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政府《取締清國留學生規則》鬥爭,十一日寫絕命書,決心以死來激勵國人共講愛國。十二日,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以死報國,時年三十歲。初七(5月29日)舉行葬儀,沙全城各校師生紛紛參加,送葬隊伍達數萬人,綿延十餘裏,淒淒哀歌,湘江為之悲鳴,麓山為之低垂。
人物年表
1875年3月6日(農曆正月二十九)陳天華出生在湖南省新化縣[2]。
1897年10月,湖南巡撫陳寶箴倡導新學,在長沙創立時務學堂,陳天華被錄為外課生。
1898年9月8日,《湘報》149號刊登了《新化縣童生陳天華等<公懇示禁幼女纏足稟>並批諭》。
1903年3月,陳天華由新化實學堂資助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
1903年4月,陳天華與黃興在東京錦輝館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隊”(“拒俄學生軍”)宣傳抗俄保國。
1903年5月,與黃興、蔡鍔等以“拒俄學生軍”為基礎,成立“軍國民教育會”,由拒俄禦侮轉為武力反清。
1903年秋,陳天華用通俗文藝說唱形式寫成了震驚中外的反帝革命宣言——《猛回頭》與《警世鍾》。
1903年冬,陳天華作為軍國民教育會“運動員”,回國策劃起義,成立“華興會”。
1905年8月,陳天華,輔佐孫中山創建中國同盟會,功勳卓著。極力主張“華興會”與孫中山聯合的。
1905年9月,作《怪哉!上海各學堂各報館之慰問出洋五大臣》駁倒梁《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
1905年12月,效法屈原投江殉國行動,作《絕命書》以死警醒國人。
成長曆程
母早逝,父親陳善是鄉村塾師。陳天華少年時因家境貧寒,曾輟學在鄉間做小販,喜愛小說唱詞,常仿其文體作通俗小說或山歌小調。後入資江書院學習。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熱心新學的鄒沅帆等在新化創辦求實學堂,陳天華入該學堂後,受到維新思想的影響。後又曾到省城的嶽麓書院求學。1903年春,以官費生被送日本留學,入弘文學院師範科。不久,拒俄事件發生,他積極投入這個愛國運動,加入了拒俄義勇隊、軍國民教育會。後回國準備策動武裝起義。他寫了《警世鍾》、《猛回頭》兩部淺近通俗的宣傳作品。這兩部書以強烈的愛國精神和革命勇氣,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已迫在眉睫,指出清朝政府已成為“洋人的朝廷”,號召全國各階層民眾團結起來,實行排滿,“殺那洋鬼子”,在社會上產生強烈反響。不久,在湖南長沙參與發起秘密革命團體華興會,並到江西策動軍隊起義。1904年春,再到日本,入法政大學。8月,冒險回國,準備參加華興會發動的長沙起義。因事泄失敗,又去日本。1905年6月,與宋教仁等創辦《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