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指導中國共產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係,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鬆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織的重要作用。
在民族史的任何時代中,我們都會發現,英雄是那個時代不可缺少的救星。他們是火種,沒有他們,民眾的柴火就不會自然燃燒。所謂中華民族史,就是英雄的傳奇史。姓氏是民族組成部分,一個民族不應遺忘本民族的英雄。中共黨史人物中,陳氏人物亦是那個時代不可遺忘的誌士。陳姓延續至現代,不僅戰將如雲,在推翻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進程中,造就和湧現出一批卓越的優秀的政治家、革命家和領袖人物。大浪淘沙,也有位列高位的曆史殘渣與腐敗分子。
【陳獨秀】(1879-1942),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和旗幟,中國文化啟蒙運動的先驅,五四運動的總司令,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行者,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中國早期最高領導人。在大革命後期,他的右傾思想發展成為右傾機會主義,1922陳獨秀在共產國際四大上放棄對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放棄對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采取妥協投降的政策。1927年中國大革命遭到失敗。1929年11月,因為他在中東路問題上發表對中共中央的公開信,而被開除黨籍。
【陳望道】(1891.01.18-1977.10.29),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語言學家、民盟中央副主席。原名參一,筆名陳佛突、陳雪帆、南山、張華、一介、焦風、曉風、龍貢公等。浙江省義烏人。1891年1月18日他出生於農民家庭,早年就讀於金華中學,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學習文學、哲學、法律等並閱讀馬克思主義書籍,回國後任複旦大學校長,上海大學等高校教授。他翻譯了中國第一篇《共產黨宣言》。陳望道的《共產黨宣言》中譯本對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影響巨大。毛澤東同誌1936年曾對斯諾說過:“有二本書特別深刻地銘記在我心中,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三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陳望道譯,這是用中文出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的書……”陳望道身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五名黨員之一,為籌備一大召開出了大力,同時也被推選為上海地區出席一大的代表。
【陳延年】(1898~1927),又名遐延,安徽安慶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陳獨秀長子。1915年考入上海法語學校,1917年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律。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初期信奉無政府主義,1921年後轉向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與趙世炎、周恩來等一起創建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秋加入法國共產黨,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回國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次年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前往上海重新組織當地共產黨活動,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6月任江蘇省委書記。6月26日被國民政府逮捕,7月4日英勇就義。
【陳喬年】陳獨秀次子,中共五屆中央委員,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人民的忠實的兒子。1919年底赴法勤工儉學,1925年任中共北京地委組織部部長、北方區委組織部部長。1927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大革命失敗後,黨中央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陳喬年出席了會議,並對他父親陳獨秀在大革命中所犯的錯誤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會後,他被黨中央調任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同年秋,陳喬年又被調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部長。他秘密深入工廠、機關和學校,恢複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的黨組織,重新聚集革命力量。1928年2月16日,中共江蘇省委機關遭到上海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陳喬年等被捕。在監獄中,敵人對陳喬年施盡酷刑。他堅貞不屈,始終嚴守黨的秘密。1928年6月6日,陳喬年和鄭複他、許白昊在上海龍華的楓林橋畔英勇就義。
【陳雲】(1905.06.13-1995.04.10),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陳雲同誌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就擔任黨中央的領導工作,經曆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曆史時期幾乎所有重大事件,參與了黨中央在不同曆史時期一係列重大決策的製定和實施,多次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在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陳雲同誌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開展和成功,為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和鞏固,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創和發展,奉獻了畢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勳,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威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尊敬和愛戴。
【陳少敏】(1902—1977.12.14),女,原名孫肇修,山東壽光縣孫家集鎮範於村人。1927年投身革命;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曾稱讚她是“白區的紅心女戰士,無產階級的賢妻良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沙場上,她又是一員傑出的女將。解放後,曾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生前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前副主席、中國紡織工會第一任主席等職。在“文化大革命”中,她是唯一一位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把劉少奇永遠開除出黨”時沒有舉手的人,受到江青、康生一夥的殘酷迫害,1977年12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陳潭秋】(1896-1943),名澄,字雲先,號潭秋,湖北黃岡縣(今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陳策樓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0年和董必武、劉伯垂等7人創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1921年創辦湖北人民通訊社,任社長。7月,陳潭秋與董必武參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回漢後先後任中共武漢地委、武昌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負責人,1923年2月發動與領導了武漢各工團學生組織支援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鬥爭。1943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殺害,壯烈犧牲於天山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