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中共早期領導人蘇省委書記——陳延年(1 / 3)

  【陳延年】(1898~1927.7.4),又名遐延,安徽安慶人,中共早期領導人之一,陳獨秀長子。1915年考入上海法語學校,1917年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律。1919年底赴法國勤工儉學。初期信奉無政府主義,1921年後轉向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與趙世炎、周恩來等一起創建中國少年共產黨。1922年秋加入法國共產黨,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10月回國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次年參與組織省港大罷工。1927年四一二事變後,前往上海重新組織當地共產黨活動,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6月任江蘇省委書記。6月26日被國民政府逮捕,7月4日英勇就義。

  勤工

  國內

  1915年,陳延年和二弟陳喬年離家到了上海,初進同濟大學學習法語,後進複旦大學。各種思潮隨著新文化運動興起而廣為傳播。無政府主義傳播比較早,它主張個人絕對自由,不要政府,對一些不滿和反抗反動統治的知識分子頗有影響。當時胸懷巨大抱負、熱誠探求救國真理而又年青的陳延年,還缺乏識別真理和謬誤的能力,認為無政府主義激進最徹底因而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進化社”。後由華法教育會負責人無政府主義者吳稚輝介紹,陳延年兄弟於1919年12月赴法勤工儉學,翌年2月3日抵巴黎,進巴黎大學尉設學校學習。參加了無政府主義組織“工餘社”,主編《工餘》雜誌。

  法國留學

  在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組成了各種社團,他們積極學習理論,研究、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常常引起爭論。蔡和森、趙世炎、周恩來等人活躍在勤工儉學學生中,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蔡和森在蒙丹尼開過一次怎樣救中國的討論會,會上各種主張展開了爭論,蔡和森提出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救中國的唯一出路。陳延年在參加討論中受到影響,促進他對各種主義和思想的重新認識,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對馬克思主義逐步有所了解。1921年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曾發動三次重大的鬥爭。在這幾次鬥爭中,打著無政府旗號的吳稚輝,竟然與北洋係公使陳籙合作,勾結法國政府指派軍瞥迫害勤工儉學學生。這些醜惡的表演,暴露了無政府主義者的虛偽本質。積極投身這幾次鬥爭的陳延年,在鬥爭過程中對無政府主義從懷疑到失望,認識起了重大變化。當他看透吳稚輝欺世盜名的麵目時,思想劇變,奮然而起,毅然與無政府主義者決裂。

  在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中忙於籌建共產主義青年團的趙世炎,觀察到陳延年的巨大變化。趙在1922年4月26日致陳公培信中說:“有一部分之安那其傾向頗變,其最著者為陳延年一趨向極為可愛。”30日的信中又說:“二陳等近時傾向大變。”並要求陳公培“即以青年團為題”速即寫信與陳延年接洽。在趙世炎等爭取團結下,陳延年的政治信仰發生根本變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加入了青年團,出席了1922年6月在巴黎郊區布森林廣場舉行的“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成立大會。後被選為執委,和趙世炎編印《少年》雜誌。在10月前後,陳延年、趙世炎、蕭三等由法共黨員阮愛國(胡誌明)介紹加入法共,是年冬,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陳延年等轉為中共黨員。1923年3月,黨組織送陳延年、趙世炎等十二人到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

  辦班

  1924年9月,陳延年回到上海,10月,他任團中央特派員來廣州,參加5日召開的團粵區代表會議,主持團粵區執委改組工作。11月,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陳延年任區委秘書。1925年1月中共“四大”後,廣東區委在執委會內設立有陳延年、周恩來、彭湃、劉爾崧等人組成的主席團,陳延年任書記。廣東是大革命的中心和根據地,廣東區委的決策和工作,影響全國大局。陳延年和區委特別重視黨的建設。首先健全了區委的領導機構,對黨組織進行整頓,區委主要負責人親自參加廣州重要支部會議,派人到外縣黨委巡視,具體指導黨組織的建設工作。同時陳延年著力於黨的思想建設,加強黨的團結。他在《告同誌》《我們的生活》發刊詞中,強調要“推進黨的教育與訓練”,“要在黨的正確的政策下麵,很堅固的團結起來。”區委逐漸建立了黨課製度,開辦學習班、訓練班、黨校等,組織黨員、幹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基礎知識。隨著工農運動的迅速發展,廣東黨組織也迅速發展。到1927年3月,成為有9000多名黨員,有凝聚力、有戰鬥力,團結堅強的組織。陳延年被譽為“兩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