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將領中,有一批陳姓將軍引人注目。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陳外歐、陳發洪、陳坊仁、陳華堂、陳遠波、陳誌彬、陳伯祿、陳茂輝、陳明義、陳忠梅、陳金鈺、陳宗坤、陳宜貴。
【陳外歐】(1910-1984.9.1),湖南省茶陵縣人,中國測繪學家,新中國測繪事業創始人之一。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長征以及百團大戰和宜川、西府隴東、扶眉等戰役。參加二萬五千裏長征,曆任營長、團長、副旅長、軍參謀長、軍委測繪局局長兼測繪學院院長,西北軍區第一通訊學校校長、國家測繪總局局長、總參謀部測繪局原顧問、中國測繪學會第一屆理事長等職。是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發洪】(1916-1980)安徽霍丘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四方麵軍政治部組織科科長。1935年隨紅四方麵軍參加長征。後任紅三十一軍政治部保衛部部長、八路軍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七七O團政委、第四野戰軍四十七軍一四O師政委。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政委、廣州軍區副政委、第二炮兵第二政委、昆明軍區副政委、武漢軍區副政委。
【陳坊仁】(1916—1967.6)江西省興國縣永豐鄉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2月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曆任紅二十八軍第三團政治委員、團長。晉察冀軍區第十一軍分區七團團長、第三軍分區四十二團團長、第五軍分區司令員。晉察冀軍區冀晉四縱隊十一旅旅長、第三縱隊九旅旅長等職。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六十六軍副軍長、六十八軍軍長。回國後曆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山東省軍區司令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陳華堂】(1911—1983)湖北天門人。1931年1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任第十六師四十六團三營營長。11月隨軍長征。後任紅六軍團第十七師五十一團參謀長,紅六軍團特務團團長。抗日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西海(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第五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山東軍區第六師師長兼政委,華東野戰軍第十三縱隊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戰軍第三十一軍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南京軍區防空軍司令員,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國務院第三機械工業部軍管會主任,國家計委副主任等職。
【陳遠波】(1913-1963)男,江西省興國人。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少共太雷縣委書記,少共川康省委組織部部長,慶陽步兵學校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第三支隊政委,獨立一旅二團政委,第五支隊政委,六支隊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第七分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八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軍政委。
【陳誌彬】(1917—2000.2.7),漢族,湖南省茶陵縣人。1934年參加中國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贛省保衛局秘書,紅6軍團政治部保衛局秘書。參加了長征。抗戰時期,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總務處處長,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特務團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熱河軍區22旅政委,冀察熱遼軍區獨立8師政委,第四野戰軍14兵團政治部秘書長。新中國成立後,湖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湖南軍區副政委,湖南省軍區第2政委,中國科學院中南分院副院長,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五屆、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陳伯祿】(1905-1976.4.18)金寨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十一軍第九十三師二七九團政治處宣傳隊隊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八支隊二團政治委員,冀南軍區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副政治委員,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後勤部政治委員,冀南軍區第五軍分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北軍區後勤部營房管理部政治委員,天津市公安總隊第二政治委員,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長兼人民武裝警察總隊政治委員,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紀檢委員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