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功】(1893.9.8—1971.4.11),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學部委員,傑出數學家,著名數學教育家。我國近代數學的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浙江大學數學係任教20餘年,解放後,入複旦大學數學係執教,與蘇步青一起把複旦大學數學學科建設成我國數學領域教學與研究的中心,後任杭州大學副校長。研究領域涉及正交函數,三角級數,函數逼近,單葉函數與共形映照等。是我國函數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子陳翰馥教授為中科院院士。
【陳景潤】(1933.5.22~1996.3.19)漢族,福建福州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物理學數學部委員(院士)。1966年發表《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裏程碑。發表的成果被稱之為陳氏定理。與王元、潘承洞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99年中國發行紀念陳景潤郵票。10月,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行星命名“陳景潤星”。
【陳省身】(1900.10.28-2004.12.3)美籍華裔數學大師,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通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創始成員、英國皇家學會國外會員、意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用內蘊的方法證明了高維的高斯-博內公式,定義了陳省身示性類,在整體微分幾何的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譽為“現代微分幾何之父”。
【陳述彭】(1920.2-2008.11.25)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學家、地圖學家、遙感地學專家。中國遙感應用和地理信息係統科學的創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學倡導者。創建了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資源與環境信息係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編製有《中國地形鳥瞰圖集》,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地圖集》的組織領導工作,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地圖集》總設計書,為我國大型地圖集研製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陳 旭】(1963.7-)女,漢族,河北保定人,1984.1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博士,教授。曆任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黨委研究生工作組副組長、組長、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清華大學校學生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校黨委副書記;校黨委常委、副校長。2009年6月任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09.12任校黨委常務副書記。2013.12任校黨委書記。中國真空學會秘書長、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
【陳 楨】(1894.3.12-1957.1.15)江西鉛山人。動物學家、遺傳學家,教育家。1948年選聘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中國動物遺傳學的創始人和動物行為學、生物學史研究的開拓者。在金魚遺傳、螞蟻行為和生物學史研究上獲重要成果,30年代所編著高級中學《生物學》教科書,影響數代人,對我國生物學人才培養和中學的生物學教學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
【陳 義】(1950.5.13-1974.8.23)南京大學生物係教授、動物學教研室主任、無脊椎動物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動物標本整理委員會委員;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寡毛類動物形態學和分類學的奠基人。發現並定名100多種蚯蚓,為中國蚯蚓資源的調查及其利用填補了空白,編著《動物學》、《普通生物學》、《無脊椎動物學》等多種大學教科書。陳義在國際同行中也享有盛譽,外國專家曾紛紛來信索取論文,謀求交流。
【陳世驤】(1905.11.5-1988.1.25)浙江嘉興人,昆蟲學家。博士學位。1950~1952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室研究員、室主任,兼上海震旦博物館副館長。1953~1981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以鞘翅目葉甲總科為主要研究對象,把葉甲總科三科分類改進為六科係統,為國際同行采用。發表昆蟲新種700多個,新屬6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