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科學精英③(1 / 2)

  【陳岱孫】(1900.10.20-1997.7.27)原名陳總,福建閩侯人。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曆任清華大學經濟係教授、主任;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經濟係教授、主任、商學係主任;中央財經學院第一副院長;陳岱孫在財政學、統計學、國際金融、經濟學說史方麵都有極高研究成就。政協第二、三、四、五、六、七屆全國委員,六、七屆全國常委。北大校務會副主委、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顧問。

  【陳翰笙】(1897.2.5-2004.3.13),原名陳樞,江蘇無錫人,中科院院士,國際問題專家。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的農村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曆史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曆史研究所名譽所長。20世紀30年代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的創始人。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研究中國農業、農民和農村問題,以第一手的農村調查材料論證中國農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指明中國農業發展的道路。

  【陳達】(1937.3-),男,江蘇通州人,核科學與技術專家。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達從事核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在核診斷學領域中,研究了在特定條件下各種核素的分凝規律及其關聯關係,創造性地解決了裂變燃耗的測試技術難題。研究某些核材料在深度燃耗後隨時間變化規律以及快速放化分離技術的基礎上,創建了“增長法”診斷技術方法。創建了極端條件下診斷中子劑量的放化法。

  【陳序經】(1903.9.1~1967.2.16)男,字懷民,海南省文昌縣人。著名的曆史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教育家。就讀於複旦大學,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廣州暨南大學校長;1964年調任天津南開大學副校長;1967年“文革”中被指控為“裏通外國”“特務間諜”,1979年5月南開大學為其平反。陳序經一生著作等身,主要有《中國文化史略》《疍民的研究》《文化學概觀》《南洋與中國》《社會學的起源》等。

  【陳垣】(1880.11.12—1971.6.21)中國曆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曆任輔仁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校長;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曆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出身藥商家庭,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民主革命影響下﹐他和幾位青年誌士在廣州創辦了《時事畫報》,以文學﹑圖畫作武器進行反帝反清鬥爭。繼之﹐他和康仲犖創辦《震旦日報》。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寅恪】(1890.7.3-1969.10.7)江西九江修水縣客家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曆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曾任湖南巡撫。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文史館副館長、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委。

  【陳寶泉】(1874-1937.7.29)字筱莊,中國近代教育家。天津人。我國教育近代化進程中偉大的愛國者和拓荒者,從書刊編輯、小學教師到大學教授,從小學教務長到大學校長,從直隸學校司、清廷學部到中華民國教育部,再到河北省教育廳,是與時俱進的教育家,服務於教育界近40年,對近代中國的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北京高師、北京師範大學主要創辦人及奠基人。任北京高師校長時期是他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陳長蘅】(1888~1987)人口學家、經濟學家。字伯修,號建公,四川榮昌人。1906年入四川遊學預備學堂。1911年赴美留學。1917年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曆任北京大學經濟係講師;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經濟係副教授;重慶朝陽法學院經濟係教授兼係主任,浙江英士大學財政學教授。1949年任金華新成初級中學校長。1956年任上海文史館館員。1961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1980年任上海市人口學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