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著名科學名家3(1)(1 / 3)

第二章著名科學名家3(1)

第三節三國兩晉南北朝科學大家

華佗

不怕威脅、不為利誘的醫生

華佗也是一個為我國廣大人民所尊崇、懷念的名醫。

華佗生於公元2世紀(在東漢和三國間),比扁鵲要遲六七百年。他是沛國(治所在今安徽宿縣西北)譙(今安徽亳州)人。他從小就能刻苦鑽研學問,精通各種經書,尤其喜愛研究醫學和養生的方法。後來他去徐州(州治在今山東郯城西南)遊學,拜名醫做老師,再加上自己不斷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淵博的醫學知識。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和針灸科等,他樣樣精通,外科醫術尤其高明,因而後世尊稱他為外科的祖師。他醫病的方法很多,而且簡便易行,用藥不過幾種,給病人針灸,取穴也不過幾處,但療效很高,當時的人都稱他為神醫。華佗

華佗除了有非常高明的醫術以外,還有不慕名利的可貴品質。沛國相陳珪曾經推薦他做孝廉,太尉黃琬也曾征聘他去做官,他都一概拒絕了。他寧願捏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大眾治病。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廣陵(今江蘇揚州市)、甘陵(今山東臨清市)、鹽瀆(今江蘇鹽城西北)、東陽(今山東恩縣西北的東陽城)、琅玡(今山東臨沂市北)一帶,是華佗當時的主要行醫的地方,這一帶的人民沒有不讚揚他的。到現在,江蘇徐州還有華佗的紀念墓,沛縣也還有華祖廟。

三國時的曹操常常患頭風眩,醫了好久沒有見效,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請他醫治。華佗替他紮了一針,頭便不痛了,因此曹操強要華佗當自己的侍醫(私人醫生),供他一個人使喚。華佗既是一個不慕名利的人,當然不願意做曹操的侍醫。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裏去了。曹操憤怒極了,派人到華佗家裏去調查。曹操對派去的人說:如果華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給他小豆四十斛(一斛就是一石);要是沒有病,就把他逮捕來辦罪。

傳說華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裏以後,曹操仍舊請他治病。他給曹操診斷了以後,對曹操說:丞相的病已經很沉重,不是針灸可以見效的了,我想還是先給你服“麻沸散”(解說見後),然後剖開頭顱,施行手術,這才能除掉病根。曹操認為華佗有意謀害他,大發脾氣,把華佗關進牢獄裏。後來,華佗就被曹操殺害了。

在被逮捕送往曹操那裏去的路上,華佗還給人治病。被關進牢獄以後,他知道曹操不會放過他的,於是抑製住悲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醫學著作——《青囊經》,希望把自己的醫術流傳下去。這三卷著作整理好以後,華佗把它交給牢頭,牢頭不敢接受。在極度失望之下,華佗把它擲在火盆裏燒掉。牢頭這時候才覺得可惜,慌忙去搶,隻搶出一卷,據說這一卷是關於醫治獸病的記載。

從這裏可以看出華佗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具有不怕威脅,不為利誘的高貴品質。

華佗沒有留下專門著作。這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重大損失。《中藏經》、《華佗方》等醫書,雖被人認為是他的著作,實際上卻都是後人假托的。

華佗的弟子有吳普、李當之、樊阿等人。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本草經》,樊阿精於針灸,在醫學上都有很大的成就。

麻醉術的發明者

華佗在醫學上的貢獻很大。華佗最出色的是外科手術。為了施行手術的需要,他總結前人的經驗,利用酒能夠使人麻醉的性能,發明了“麻沸散”。病人用酒服麻沸散後,便會完全失去知覺,剖腹割背也不會感到痛苦。華佗除用手術來治外科病以外,還常用外科手術來醫治內髒的疾病。華佗能把內髒的病變部分割掉,或者加以洗滌。動了手術以後,傷口用絲線縫合,敷上特別配製的藥膏,據說四五天後便可以愈合,一個月左右便可以平複。

麻沸散的配製方法,早已失傳,後人雖有種種推想,但都不可靠。不過,華佗在一千七百年前已經能用麻醉法來進行外科手術,則是毫無疑義的。這是他對祖國醫學上的一個卓越的貢獻。

外科絕技

關於華佗的高明的外科手術,流傳下來許許多多的故事。

據說有一次,華佗家裏送來了一個肚子痛得十分厲害的病人。華佗按了病人的脈搏,再按撳了他的肚子以後,斷定這個人患的是腸癰(就是盲腸炎)。華佗認為針灸已經遲了,非開刀不可。於是他就給病人服了麻沸散,並施行了剖腹手術,割去潰爛的盲腸,然後再用絲線紮好,敷上藥膏。經過華佗的手術以後,這人的病就完全好了,不久傷口也結上了疤,一個多月以後就能幹活了。

又有一次,一個孕婦請華佗看病,華佗診斷這婦人是受了傷,但胎兒還未落下來。婦人的丈夫知道自己妻子受了傷以後,胎兒已經落下來了,認為華佗的診斷不太正確,不要華佗給她治療。過了一百天左右,這婦人又來找華佗了。華佗診察了以後,仍舊斷定胎兒沒有下來,並且說,她原來懷的是雙胞胎,上次落下了一個胎兒,失血過多,身體大大虧損,因而留在肚子裏的胎兒也不能生長了。華佗還斷定這胎兒已經死了,要是不把這個已死的胎兒弄下來,產婦就活不成了。於是華佗先給產婦紮針和服藥,服藥以後,產婦雖然肚子很痛,但胎兒還是下不來。於是華佗請另外一個婦人給這個孕婦按摩,果然取下一個死胎。

還有一個病人,肚子的中部痛了十多天,胡子和眉毛都因而脫落了,來請華佗診治。華佗認為是脾髒腐爛,應該剖腹割治。經過華佗把他內髒的腐爛部分割掉,敷上藥膏,並給他服了湯藥,一百天以後,這人也恢複了健康。

神醫華佗塑像小說《三國演義》裏還有華佗替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據說關羽鎮守襄陽(今湖北襄陽縣)的時候,在戰場上中了毒箭,臂膀紅腫,請華佗醫治。華佗建議關羽服麻沸散後再動手術,關羽認為不必服麻沸散。於是華佗把關羽的手臂縛在木架上,用刀割去腐爛的皮肉,一直刮到骨頭上,關羽卻一麵下棋飲酒,談笑自如。經過華佗手術以後,關羽才沒有喪命。這事雖然不見於史書,但《襄陽府誌》裏卻有這段記載。

華佗給人治病總是靈活地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找出病源,然後決定療法,決不為表麵的現象所迷惑,也決不生搬硬套。例如,有兩人都頭痛發熱,一同來請華佗治病。一個叫倪尋,一個叫李延。華佗細細診察了他們的病情以後,知道兩人的病象雖然相像,但致病的原因不同,於是給倪尋吃瀉藥,而給李延吃發散的藥。當時有人問華佗說,他們兩人患同樣的毛病,為什麼給他們服不同的藥品?華佗就告訴他,倪尋是傷食(吃東西太多而生的病),李延是外感(受冷感冒),病狀相同而病源不同,所以給他們吃的藥也就不同。倪尋和李延服藥以後,到了第二天,病都好了。

華佗還能用心理療法來醫治疾病。相傳有一個郡守病了,請華佗給他醫治。華佗診斷出他的病不是一般藥物可以醫治的,而隻有在大怒之下才可痊愈。因此,華佗不給他開藥方,反而向他索取了很多的診金,並且大擺架子。幾天以後,華佗偷偷地走開,留下一封信,信裏把郡守大罵一通。果然不出華佗所料,郡守因為他的這種無禮舉動大為憤怒,派人追捕,要把華佗殺掉。郡守的兒子知道內情,故意阻止。這使郡守越發激怒。盛怒之下,郡守吐了一攤黑血,病也就好了。這個傳說雖然不一定可靠,但無疑是對華佗靈活運用心理療法醫治疾病的讚揚。

傳說華佗還用冷水浴來給人治病。有個婦人患寒熱病,經年不能痊愈,去找華佗給她醫治。當時正是十一月裏,天氣非常寒冷,華佗叫她坐在石槽裏,用冷水澆灌,然後用火來使她溫暖,並且用厚被把她蒙蓋起來。這婦人出汗以後,病果然痊愈了。

華佗也很善於用民間單方來治病。據說有一次華佗在路上遇著一個因咽喉阻塞吃不下東西而呻吟著的病人。華佗告訴他可以向路旁賣餅的人買三兩蒜齏和三升酸醋,調好後吃下去,病就可以治好。病人依照他的話做了,不一會就吐出一條蟲來,病也就完全好了。

“五禽之戲”和華佗的成就

華佗除了有很高明的醫術以外,還是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他繼承並且發揚了我國古代“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傳統思想,否定了方士可以使人長生不老的鬼話,批評了單純的醫療觀點。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進行體育鍛煉,來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是華佗對人們健康的另一貢獻。

華佗常用“戶樞不蠹,流水不腐”這兩句話來說明他的這種思想。這意思是說:譬如門上的轉軸,由於天天轉動,所以不至於被蟲蛀壞;流著的水,也因為經常在運動,所以不會腐敗發臭。根據這個原則,華佗創造出一種叫做“五禽之戲”的體育活動來。

所謂五禽,就是虎、鹿、熊、猿、鳥。華佗把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臥倒身子、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張翅飛翔等動作,聯係起來,編成一整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得到舒展的體操。他的弟子吳普和樊阿用這方法來鍛煉身體,增強了體質。吳普到90多歲時,聽覺和視覺都很好,牙齒也很堅固;樊阿活到100多歲,身體也很健康。華佗把這套鍛煉身體的方法,到處推廣,使很多的人受到好處。

華佗在一千七百年前就創造了這樣一套合乎科學的醫療體育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華佗在醫學上所以能夠獲得這樣巨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刻苦鑽研、虛心學習以外,同時也由於他能勇於打破迷信、不受傳統的束縛而又能接受前人有用的遺產,由於他能重視人民大眾寶貴的經驗。

用湯藥和針灸等方法治不好的內髒病症,便用外科手術來治療,這是華佗的重大貢獻。但這種治療方法在當時卻受到醫學界有守舊思想的人的攻擊,他們認為用剖割手術會使人的元氣大受損傷,經過剖割手術的人,即使不死,也活不長久。這些人的攻擊並沒有使華佗畏縮不前,他為了替人們解除痛苦,毅然決然地繼續鑽研並利用外科手術來治病,以事實來回答這種攻擊。結果,華佗博得了廣大人民的信任,把我國醫學向前推進了一步。

五禽之戲是華佗批判地接受前人遺產的好例子。從秦朝以來,迷信修仙的人講究“導引”,這就是模仿動物的動作,活動全身,以求長生不老的方法。華佗拋棄了其中的迷信部分,而吸收了合理的部分,並且加以發展和係統化,因而創造了這一套合乎科學的鍛煉身體的方法。

上麵說到華佗用蒜齏和醋這個民間單方來醫治寄生蟲病,是他重視人民大眾寶貴醫療經驗的證明。華佗一生遊曆了不少地方,到處采集草藥並且向老百姓請教,他把所獲得的豐富知識加以總結和提高,並因病人的特殊情況而決定醫治方法和用藥的分量,所以能夠得到很好的醫療效果。相傳有一個樵夫在深山裏迷了路,肚子很餓,看見有個隱士在采黃芝吃,他也采了幾枚,吃了很耐餓。樵夫回家後把這事告訴華佗,華佗就上山去采集,經過實驗證明黃芝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華佗就用黃芝來配入藥方,作為強壯劑。這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華佗替人治病也是處處從實際需要出發的。東漢末年是一個軍閥混戰的時代,安徽、山東、江蘇一帶,戰事尤其頻繁。在戰爭中被殺傷的人很多,對於外科的需要自然是很迫切的,華佗因此特別努力於外科醫學的鑽研,他發明麻醉法和能掌握非常高明的外科手術,都與這種實際需要有關。

劉徽

劉徽,淄鄉(今山東鄒平)人。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公元3世紀,數學家。

劉徽自述“幼習《九章》,長再詳覽,觀陰陽之割裂,總算術之根源,探賾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頑魯,采其所見,為之作注”。《晉書》、《隋書》之“律曆誌”稱“魏陳留王景元四年(263)劉徽注《九章》”。《九章算術注》原10卷,第10卷“重差”為劉徽自撰自注,大約在南北朝後期單行,《九章算術》圓田術及劉徽注書影因其第l問為測望海島之高、遠,遂稱為《海島算經》。唐李淳風編纂《算經十書》,劉、李注《九章算術》與《海島算經》並列為其中的兩部。劉徽又著《九章重差圖》l卷,已失傳。劉徽在北宋大觀三年(1109)被封為淄鄉男。同時所封60餘人,多依其裏貫。據《漢書》“地理誌”、“王子侯表”以及北宋王存《元豐九域誌》所載資料考證,淄鄉在今山東省鄒平縣境,漢淄鄉侯為文帝子梁王劉武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