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各國曆史1(2-2)(1 / 3)

第二各國曆史1(2-2)

王朝更替

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境地。他的一個兒子在西北地區割地自據,一些原先被征服的國家和部族紛紛獨立。大約在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篡奪王位,推翻了孔雀王朝。孔雀帝國衰亡後,印度次大陸進入一個王朝更迭和小國割據的分裂時期。

普沙密多羅·巽伽(約公元前187年~前151年在位)推翻孔雀王朝後,建立巽伽王朝(公元前185年~前75年在位)。普沙密多羅出身於烏賈因地區的一個婆羅門家族。他擔任孔雀帝國大臣時,曾率軍擊退入侵的大夏國希臘人,立下赫赫戰功,享有較高的聲望。他奪取王位後,曾一度企圖恢複孔雀帝國往昔的勢力範圍,他先後出兵德幹高原南部,征戰羯陵迦,抗擊大夏國希臘人的入侵。在普沙密多羅的努力爭戰下,王朝的版圖南至達納馬達河,旁遮普地區的賈蘭達爾和錫亞爾科特也可能被巽伽王朝所控製。但巽伽王朝的強盛隻是曇花一現,時間不是很長。普沙密多羅死後,這個王朝也隨之逐漸衰落了。

巽伽王朝的終結戲劇性地同孔雀王朝相雷同,約公元前75年,巽伽王朝大臣蘇迪·甘華篡奪王位,建立甘華王朝(約公元前75~前30年)。據說,他利用一個女奴假扮成王後,殺死巽伽王朝末王而奪取了王位。甘華王朝領土僅限於摩揭陀地區,是一個很小的王朝。這個王朝後來被安度羅王國武力征服。

安度羅王國興起於德幹高原東部哥達瓦裏河和克裏希納河下遊地區,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這個王國是薩達瓦哈拉部族建立的,這個部族大概起源於雅利安人與土著居民的混種。孔雀帝國時期,這個部族是很有名的,阿育王的銘文多次提到。孔雀帝國衰落時,薩達瓦哈拉部族割地自據,並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約公元前1世紀薩達加尼王在位時,安度羅王國已相當強盛。他出兵攻滅甘華王朝,入侵羯陵加和南方其他一些地區,號稱“南方各地之主”。薩達加尼死後,安度羅國力逐漸衰敗,又遭到外族塞人的進攻,被迫退居德幹高原的東南部。直至公元2世紀上半葉,喬達米普特拉王及其子瓦西什提普特拉統治時,安度羅才重新崛起。喬達米普特拉的銘文提到,他“趕走了塞人、耶般那人和帕拉華人”。在安度羅最鼎盛時期,它的統治範圍包括德幹高原大部、西海岸地區、南方的克裏西拉河三角州一帶,又形成為南印度的一大強國。約公元3世紀,安度羅發生分裂,逐漸走向衰亡。

在南部印度,羯陵伽也是一個重要的國家。孔雀王朝後期,羯陵伽重新獨立。卡羅維拉王(約公元前1世紀)統治時,國力較為強盛。他多次對外征戰,擊敗了大夏希臘人,入侵恒河流域,占領王舍城,橫掃大陸南端的潘地亞國,擴大了羯陵伽的勢力範圍。

南印度的南端還有一些獨立的國家,比較重要的有朱達、潘地亞、哲羅等。這幾個國家是古代泰米爾人建立的。泰米爾人是印度次大陸土著居民的一支達羅毗荼人的後裔。雅利安人入侵後,一部分達羅毗荼人被征服,一部分遷居偏遠山區和南印度的一些地方。這幾個國家雖然規模不大,但經濟比較發達,尤其是海外貿易繁榮,與兩河流域、西方等地區的貿易往來頻繁。與此同時,各小國之間為了擴大各國的勢力範圍,也經常發生戰爭,對於古印度文明來說,這是一段集發展融洽、衝突於一身的曆史。

公元1世紀,中亞的貴霜王朝興起,在它的征戰下,印度西北部成為貴霜的管轄範圍,而貴霜也因此成了一個橫貫中亞和南亞的大帝國。在它的極盛時期,疆土西起伊朗東部,東至恒河中遊和貝拿勒斯,北至阿姆河、錫爾河和今天中國新疆的和田,南部到達納馬達河,占有中亞和北印度大部分地區,成為當時與羅馬、安息、東漢並駕齊驅的四大帝國之一,它的繁榮標誌著古印度史上第三次文明高潮的到來。

孔雀王朝解體後,印度西北部先後被希臘人和中亞的遊牧民族所統治。而在中亞興起的匈奴人,迫使大月氏人西遷,一支大月氏人占領巴立特裏亞。他們當中強大的部落貴霜統一了五部落,開始征服周圍地區,大有形成一個中亞大國之勢。公元50年,部落首領丘鳩闕率眾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又成功占領阿富汗大部和印度犍陀羅地區,建立貴霜帝國(約公元78~241年)。此後閻膏珍王繼續著擴大領土的事業,他先滅了旁遮普的沙卡,進而向恒河流域進發,攻占拘彌、瓦拉納西,這時,貴霜政治中心移到南亞,閻膏珍遷都至普魯沙普羅。到迦尼色迦統治時,帝國疆域更加廣闊。

貴霜人占領印度河—恒河流域後,為古印度文明所同化,並且繼承和發展了古印度文明。在統一的政治形勢下,印度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有利的發展機會,其中主要是工商業的發展與海外貿易的繁榮。經濟發展使財大氣粗的貴霜帝國興建了許多新興的城市,如布羅奇、蘇爾帕拉卡、阿裏卡梅杜等。

貴霜王國在迦尼色迦時代,迦尼色迦王篤信佛教,所以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伽尼色迦提倡佛教並廣造佛寺和佛塔,雖然花費巨額錢財,這些都是當時廣大印度勞動人民的血汗,但從人類文明這個角度來看,它給後人留下一筆寶貴遺產。由於當時佛教在印度盛行,使佛教具有極強的輻射力,這個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然後由中國傳入朝鮮,由朝鮮再傳入日本,使佛教成為典型的東方宗教。

迦尼色伽死後不久,貴霜帝國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逐漸分裂為一些小的王國。3世紀時,薩珊波斯興起於伊朗高原,向中亞和西北印度擴張。至4世紀,笈多王朝在北印度興起,滅亡了西北印度的貴霜人的小王國。中亞地區的貴霜小王國,在5世紀時被噅人所滅。總的來說,貴霜帝國的統治,對印度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公元4世紀初,以恒河中遊一帶為中心,又有一個新的帝國出現,這就是笈多帝國。笈多帝國的建立結束了當時印度大部分地區的割據混亂的局麵,使這些地區重歸統一的政治統治下。這個王朝曾有過三位才智超群的君主,使印度的古典文化進入了一個全麵繁榮的階段。

笈多王朝的建立者是旃多羅·笈多一世。他於公元319年繼承了王位,並開始了他勢力擴張的征程,他在位期間,疆域包括比哈爾大部分和孟加拉部分,大致相當於孔雀帝國瓦解後的摩揭陀國領土。這片地區成了笈多帝國的核心區域。旃多羅·笈多自稱王中之王。

公元335年,笈多一世指定兒子沙摩多羅·笈多為繼承人,而後隱居死去。沙摩多羅·笈多即位後,把對外征服推進到一個新階段。沙摩多羅·芨多在位期間帝國疆域得到很大擴展。王朝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麵也有很大發展,曆史上有“健日王”的美稱。

沙摩多羅·笈多的兒子旃多羅·笈多二世(375~415年在位)統治時期,笈多帝國進一步向南擴張。此時的笈多帝國政局穩定,貿易繁榮,文化發展。旃多羅·笈多二世又給自己加了個“超日王”的雅號。

旃多羅·笈多二世去世後,其子鳩摩羅·笈多繼位,帝國繼續保持和平繁榮局麵。到斯坎達·笈多統治時(455~467年),占領了巴克特利亞的白匈奴人從西北部入侵印度河流域。

笈多王朝時期,古印度的宗教哲學、文學藝術達到鼎盛,被譽為古印度文明的“黃金時代”。其中尤以佛教藝術著稱,那時名作迭出,流派紛呈。這個時期的建築、雕刻、繪畫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是古印度古典藝術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