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 難以置信的推測(1 / 2)

冥冥然,恍恍乎,這種沉浮浩蕩不知身之所處的感覺李初一不是第一次經曆了,但是每一次卻都是那樣的新奇。

前後加起來也就十幾句的經文反複回蕩在心頭,每個音每個字都拗口至極,明明不知所雲卻偏偏讓人心生感慨,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李初一很清楚的能感覺到這幾句經文所透出的浩瀚與淵博。

他恍若站在群山之中,每座山峰都直入雲霄望不到峰頂,而他隻不過是山腳下的一粒灰塵,連石子都算不上。他又恍若身在一片浩蕩不知多少萬裏的汪洋之中,海麵上洪濤巨浪海麵下激流暗湧,而他隻不過是其中微不可查的一滴水,渺小得無足輕重。

但是不管是灰塵還是水,他都是有所得的。

微風襲來他這粒灰塵飄蕩而起,雖然不能自主,但卻能借著飛起的這段時間深切的領略一番群山的雄偉壯闊,即便仍然看不到山間,但比起落在地麵時的狹小與局限,天上的景色還是大有不同的。而不論是海麵的巨濤還是海麵下的暗湧,他這滴水都借著勢頭隨波逐流,比起呆在原地成為一滴死水,他逐流時所領略到的景色已然是多了太多太多了。

恍惚間,他知道那群山那汪洋所代表的都是同一種東西,正是水行之道無疑。之前寒意氣息的大成讓他以為自己的一隻腳已經邁入了此道,直到此時他才恍然發現他錯了,他想的太輕鬆了。陰陽五行七種大道是構築這個世界的基礎,再加上那可查卻不可測的一抹靈性點化了芸芸眾生,合為八道共同鑄就了三界百態。五行之道之所以被眾多修為作為首選所修也正是因為如此,身為構築天地萬物的基礎之一,水行之道怎麼可能是他靠著對水之凝寒的一點點參悟就能夠輕易踏入的呢?

想通了這一點,李初一對很多事情也就恍然而悟了。

玄冰寒獄名字裏有個獄字,所以一直以來都被人認為是關押了某種恐怖存在的絕世天牢。而李初一從丹陽子的留書中獲知了天泉劍的存在,所以他認為認為玄冰寒獄很可能不是為了關押某個恐怖存在而存在的,它存在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封藏水行至寶天泉劍,名字裏有個獄字應該是布置之人有意為之的。

可是現在他的想法又變了,結合著一路走來的經曆已經丹陽子的遺書,他感覺這兩種說法都不對,玄冰寒獄的作用既不是監獄也不是為了封存寶物,它應該是為了讓修行水行之道的修士深切體悟水行真意而存在的,正如漠北百族現在正在做的一樣,它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修士得到曆練!

縱觀九層寒獄,前三層他已經親眼見過,從第一層到第三層雖然都是霜雪滿天玄冰處處,但是每層的異寒卻又各不相同。一般人可能感覺不出來,但是修煉了《道典》的他卻能清楚的感覺到每層的異寒都是在層層遞進的。表麵上來看都是無孔不入無物不凍,詭異的令人發指,但是仔細想想卻會發現每一層的異寒其實多多少少都給人留下了一點餘地,如果真想弄死闖入者的話那根本沒必要這麼循序漸進的精心安排,直接把第三層的異寒擴散到第一層,保準進來的人十個裏麵能死九個半。

而到了現在的第四層也是如此,異寒突然消失,霜雪不在,取而代之的則是這片綿延不止多少萬裏的泥沼。空氣中那種異化過後的水行之力雖然恐怖至極,但仔細想想的話它們跟異寒其實又有什麼區別呢?

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前者把人凍死,而後者則是把人活活溺死罷了。

可是轉念一想,這又算作什麼區別呢?

水行三態,凝而冰,化而水,華而氣,表象不同但源之所出卻都是同一個的,是冰是水是,把人凍死還是把人溺死,這真的有分別嗎?

說白了都是因水而死罷了!

而丹陽子的遺書中提到了第七層的一些情況,雖然並不詳盡但至少讓李初一確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第七層沒有水,用丹陽子的話來說那裏隻有空。

空代表了別無他物,什麼都沒有,可丹陽子真的是這個意思嗎?

李初一不這麼認為。

結合著一路走來的經曆,他認為丹陽子所說的空應該指的是空氣,或者說是水行三態之一氣態。

李初一不知道水華而氣跟周圍的空氣會有什麼不同,但他據此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沒有錯。

玄冰寒獄的締造者根本就不是為了關押或者封存什麼東西,即便有也可能是他順手而為之的,但他主要的目的應該就是為了曆練後人,讓後人在生與死的洗煉中一層層的感悟水行之道的諸般變幻,進而循序漸進的掌握水行之道的真意,讓自己的道行不斷完善向大成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