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漂移的次大陸
南亞次大陸
南亞次大陸,又稱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島形成的陸地,它是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體位於北緯8度至37度與東經61度至97度之間,由於受喜馬拉雅山的阻隔,形成 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總麵積約為430萬平方千米,人口約為13億人。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大多位於印度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其中,印度與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位於大陸的地殼之上,島國斯裏蘭卡位於大陸架之上,島國馬爾代夫位於海洋地殼之上。
地理情況
南亞次大陸北有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的聳峙,南有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的限製,西有伊朗高原的阻隔,東有印、孟、緬邊境的層巒疊嶂,自成單元的天然態勢非常明顯。在人文地理上,這裏長期經曆著相當封閉的曆史發展進程,因此具有顯著的獨立性。南亞大陸麵積比一般大陸要小,這就是“南亞次大陸”這一名稱的由來。
南亞次大陸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山地,南部是德幹高原,在山地和高原之間,是廣闊的印度河及恒河平原。
這裏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除北部山區外,各地年平均氣溫在24攝氏度至27攝氏度之間,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至2000毫米。
次大陸的來曆
在20世紀50年代,英國的布萊克特等人在德幹高原玄武岩的微弱古地磁痕跡中進行了古代地球磁場的考察,他們確信在兩億年前的侏羅紀時期,印度次大陸位於南緯40度附近。而恰恰在兩億多年前的漫長的寒冷歲月中,此時南北兩半球的大陸冰川還覆蓋在南北緯40度以上的中高緯地區。
德幹高原南部的古冰川之謎得到了科學的圓滿解釋,人們對 次大陸的來曆也有了清晰的認識。原來在兩億多年前,印度半島、澳大利亞、非洲的南半部與南極洲是連在一起的一塊古老的大陸。後來地球內部的巨大力量無情地撕裂了這塊古陸,使它的“碎片”各奔東西,其中原始的南亞次大陸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