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綠洲之謎
撒哈拉沙漠概況
撒哈拉大沙漠在非洲的北部,西起大西洋,東至紅海海邊,縱橫於大西洋沿至尼羅河河畔的廣大非洲地區,總麵積大約有800萬平方千米。撒哈拉大沙漠由許多大大小小的沙漠組成,平均高度在200米至300米之間,中部是高原山地。它的大部分地區的年 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氣溫最高的時候可以達到58攝氏度。
難道撒哈拉大沙漠從古至今一直是這樣嗎?經過人們艱苦探索,終於證明撒哈拉大沙漠地區遠在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遠古時期,是一片綠色平原。那些早期居民們曾經在這片綠洲上,創造出了非洲最古老和值得驕傲的燦爛文化。那麼撒哈拉大沙漠的“綠洲之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意外發現岩畫
19世紀中葉,德國一位叫巴爾斯的探險家在阿爾及利亞東部的恩阿哲爾高原地區曾意外發現有犀牛、河馬和一些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岩畫。他還驚奇地發現,在這些岩畫裏邊竟然沒有駱駝這種動物。巴爾斯很興奮,因為隻有有沙漠的地方,才會有駱駝!隻有有水和草的草原上,才會有犀牛、河馬。
撒哈拉大沙漠裏的岩畫上沒有駱駝,這就說明這裏在遠古的時代一定是有水、有草的大草原,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沙丘和流沙。
撒哈拉的草原時代
那麼,這些壁畫是什麼年代創作出來的呢?亨利·諾特等人用碳-14的測定年代方法表明,這些壁畫是在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2500年之間創作出來的。
亨利·諾特等人還發現,這些壁畫是用不同的風格在不同的年代刻畫在岩壁上的,所以顯得重重疊疊的。這些都說明,那時候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千年了。這就是說,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正處在有水、有草、人興畜旺的草原時代。
撒哈拉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家們發現,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以後的撒哈拉壁畫裏邊,那些河馬和犀牛的形象開始逐漸消失了。同時說明,那時候的撒哈拉地區的自然條件正在發生變化。
至公元前100年的時候,撒哈拉地區所有的壁畫幾乎快要沒有了,撒哈拉地區的史前文明也就開始徹底衰落了。科學家們經過分析和研究估計,這也許是由於那時候的水源開始幹涸了,氣候開始變得特別幹旱了,要不就是發生了饑荒和疾病。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和分析認為,撒哈拉地區的草原逐漸變成沙漠大概經曆了這麼一個過程:先是氣候發生突然的變化,下的雨迅速減少,一部分雨水落到幹旱的土地上以後,很快就被火辣辣的太陽曬幹了;另一部分雨水流進了內陸盆地,可是由於雨水量不多,也就滯留在了這裏,盆地增高以後這些水開始向四周泛濫,慢慢形成了沼澤。
經過一年又一年的變化,沼澤裏的水分在太陽的照射下慢慢變幹了,這樣就慢慢形成了沙丘。這時候,撒哈拉地區的氣候變化得更加惡劣了,風沙也越來越猛烈。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不僅不知道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還一個勁兒地砍伐樹木,沒有節製地放牧,撒哈拉地區也就慢慢變成了沙漠地帶。
經過科學家們測定,山洞裏邊的駱駝形象大約是在公元前200年出現的。也就是至少在公元前200年的時候,撒哈拉變成了一片茫茫的沙漠。
山洞裏的岩畫之謎
經過科學家們艱苦的探索,撒哈拉地區的綠洲之謎總算初步揭開了。科學家們看著這些撒哈拉大沙漠裏的岩畫,不由得產生了一個疑問:史前時期生活在撒哈拉地區的人們刻畫了那麼多的岩畫,可是他們是用什麼辦法來刻畫的呢?
有的科學家說阿爾及利亞的恩阿哲爾高原的一種岩石叫路石色頁岩,能畫出紅、黃、綠等一些顏色來,而且色彩十分豔麗。而且科學家們曾經在那些山洞裏邊發現了一個調色板,就是用這種頁岩製作
的。這個調色板上還殘留著一些儲石頁岩的顏料。在這個調色板旁邊,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些小石硯和磨石這樣的調色工具。所以生活在撒哈拉地區史前時期的人們也許是先用一種特別銳利的石頭,在岩壁上刻出野生動物和人物的形象輪廓來,然後,再把儲石頁岩做成的顏料塗抹上去。可撒哈拉地區山洞裏的那些岩畫經曆了好幾千年,岩畫上的顏色為什麼沒有褪色,還是那樣豔麗呢?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也沒有被解開,成為又一個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