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海底景觀
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指海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的表麵形態。海底地形是複雜多樣的,其複雜程度絲毫不亞於陸地。
海洋底部有高聳的海山、起伏的海丘、綿長的海嶺、深邃的海溝,也有坦蕩遼闊的深海平原。世界大洋的大體結構通常分為大陸邊緣、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三大基本單位。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在世界大洋中麵積最大的地貌單元,其深度大致介於4000米至6000米之間,占海洋總麵積的45%左右。由於海
嶺、海隆及群島的分隔,大洋盆地被分成近百個獨立的洋盆。
總體看來,大洋盆地就是大盆套小盆。最深的一個盆地深度為11034米,這就是位於太平洋的馬裏亞納海溝。這一深度遠遠超過了陸地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又稱中央海嶺,是世界大洋最宏偉壯觀的地貌單元。它縱貫於大洋中部,綿延80000千米,寬數百至數千千米,總麵積堪與全球陸地相比,其長度和廣度為陸地上任何山係所不及。
邊緣火山
沿大洋邊緣的板塊俯衝邊界,展布著弧狀的火山鏈,這些火山便是邊緣火山,又稱為島弧火山鏈。其中有些是水下活火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水下活火山主要噴發火山岩類物質,由於這類熔漿黏性大,含水量高,巨大的蒸氣壓力一旦突然釋放,便形成噴發式火山,易釀成巨大災難。
洋脊火山
大洋中脊是玄武岩質新洋殼生長的地方,海底火山和火山島便順著中脊的走向成串地出現,這些沿著大洋中脊存在的火山便是洋脊火山。
據估計,全球約80%的火山岩產自大洋中脊,中脊處的大洋 玄武岩是標準的拉斑玄武岩。這種拉斑玄武岩是岩漿沿中脊裂隙上升噴發而生成的產物,它組成了廣大的洋底岩石的主體。
洋盆火山
散布於深洋底的各種海山,包括平頂海山和孤立的大洋島等,是大洋板塊內部的火山。洋盆火山起初隻是沿洋底裂隙溢出的熔岩流,以後逐漸上長加高。大部分海底火山在到達海麵之前便不再活動,停止生長。少數火山可從深水中升至海麵,這時波浪等剝蝕作用會不斷地抵消它的生長。
洋盆火山的活動一般不超過幾百萬年。出露海麵的火山停止活動,將被剝蝕作用削為平頂。洋盆各海山或大洋島嶼的火山岩以堿性玄武岩較常見,極少數島嶼有矽質更高的熔岩。堿性玄武
岩組成的洋盆火山可能與熱點或地幔柱的活動有關。
姆大陸沉沒之謎
姆文明誕生於常年夏天綠意盎然的大地,並且創建了地球上第一個大帝國,名為“姆帝國”。姆帝國的國王叫“拉姆”,拉表示太陽,姆表示母親,因此姆帝國又被稱為“太陽之母的帝國”。姆帝國宗教崇拜宇宙的創
造神,即七尾蛇“娜拉亞娜”。那麼,這個“姆大陸”後來怎麼就不見了呢?有人設想,姆大陸沉沒的原因是:大陸下麵有好些充滿一氧
化碳的洞穴,這些一氧化碳通過火山活動形成的地下裂縫溢出地麵,大陸下層就成了蟻穴般的空洞。一旦發生大地震,就會造成整個大陸的下沉。
姆大陸沉入海底的事是可能的,因為地殼是在不停地運動。在這種運動中,有時高山沉入海底,而海底上升,繼而變為陸地。20世紀80年代,日本探險隊在南美洲的平均海拔3700米的安第斯山上發現了數萬年前的海貝化石。這說明姆大陸可能曾是露 出海麵的一片遼闊的國土,而安第斯山脈則是海底火山。
果真如此,那麼10000年以前的太平洋就不是今天這個麵貌了。姆大陸沉沒的原因也是爭論的焦點之一。火山?地震?還是與冰河期的末期一同沉沒?看來對姆大陸的爭論也如對亞特蘭蒂斯大陸、雷姆力亞大陸的爭論一樣,還將長期持續下去,不經過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發掘,沒有大量的確證,恐怕很難畫出一個圓滿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