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欏樹的離奇身世(1 / 1)

桫欏樹的離奇身世

桫欏樹在各地被發現

2003年,中國林科院專家在位於伏牛山區的河南省西峽縣米坪鄉進行科學考察時,發現了大麵積原始桫欏樹群落。

據米坪鄉黨委書記介紹,米坪鄉桫欏樹有近30000棵,呈群落狀分布。其中白石尖一處群落共有6000餘棵,一些高大桫欏樹已有500多年曆史,要7個人才能合抱起來。

這麼大麵積的桫欏樹,在國內尚屬首次發現。

2008年3月20日,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鎮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在東莞市廣東觀音國家森林公園普查園區內的名貴樹木時,發現了幾棵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恐龍時代的物種桫欏樹。據悉,這是在東莞首次發現這種孑遺植物。

這些桫欏樹長得有點奇特,有一半躺在地上,就像一把靠背椅,主幹長4米,直徑約0.25米,葉子長達2米。普查小組在附近還發現了幾棵稍矮些的桫欏樹。

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南丹縣八圩瑤族鄉發現300多棵植物界活化石桫欏樹。發現地點位於八圩瑤族鄉拉友村洞多屯周邊山坡,300多棵桫欏樹散落生長,最大的直徑可達0.2米,4米高,枝繁葉茂。

2011年8月29日,四川瀘州市納溪區在調查旅遊資源時發現,在該區白節鎮的天堂溝、關竹岩溝和大紅岩溝的深穀中生長著上萬棵桫欏樹,形成極為少見的桫欏“金三角”。

桫欏樹的生活習性

桫欏樹為半陰性樹種,喜溫暖潮濕氣候,喜生長在衝積土中或山穀溪邊林下。

在距今約1.8億萬年前,桫欏樹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但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的桫欏樹大都罹難,隻有極少數在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才能追尋到它們的蹤影。

閩南僑鄉南靖縣樂主村旁,有一片亞熱帶雨林。它是我國最小的森林生態係自然保護區,為“世界上稀有的多層次季風性亞熱帶原始雨林”,在那裏有世上珍稀植物桫欏樹。桫欏樹名列我國國家一類8種保護植物之首。新西蘭是桫欏樹產地之一,它也是新西蘭的國花,被人們所保護著。

桫欏樹難解之謎

桫欏樹是地質年代分期的中生代侏羅紀、白堊紀時期留下的 珍貴樹種。桫欏樹的出現距今約3億多年,比恐龍的出現還早1.5億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學及地球曆史變遷的活教材,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桫欏樹本來是恐龍的食物,與恐龍共生共榮。何以恐龍早已滅絕,而桫欏樹卻獨自留存人間?長期以來,成為人們難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