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中國第一台計算機——激光漢字編排版係統原理性樣機(即華光Ⅰ型機)在教育部和國家電子計算機工業總局的主持下,通過了部級鑒定。

鑒定會肯定華光Ⅰ型機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麵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激光照排機的輸出精度和排版軟件的某些功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的確,華光工型係統在不少方麵都優於當代最先進的英國蒙納公司的係統。凡看過底片和樣書或參觀過華光機的美、英、日等國的技術專家都給予了高度評價。但是,在王選看來,一項科研成果,不管它獲得多少的榮譽,再高的評價,隻要它沒有走出實驗室,沒有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部不過是迷人的海市蜃樓罷了。“華光係統在成為實用商品之前,我們的成果隻能算作零!”這是王選對自己提出的挑戰。他沒有退縮,而是作出了從零起步的戰略決策。

1980年夏天,北大的漢字激光照排係統,軟件的核心部分全部調通,其性能更加完善,已基本具備出版條件。很快,激光漢字編輯排版係統成功地排出了樣書——《伍豪之劍》。

全書隻有26頁,字形優美清晰,封麵古樸典雅。從封麵到正文,都是由點陣組成。這本書從文稿輸入、編輯排版、校對修改、加添頁碼等一係列工序都是在計算機控製下自動運行的。它沒有動用一個鉛字,也沒有經曆鉛排所必不可少的撿字、拚版、打紙型、澆鉛版等一係列繁瑣的工序,更沒有熔鉛、鑄鉛這類有毒作業。它是中國印刷史上完全甩開鉛作業,用激光照排係統印成的第一本漢字圖書。

當這本書送到分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副總理手中時,他抑製不住喜悅的心情,揮筆批示:“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術從火與鉛的時代過渡到了計算機與激光的時代。”他愛不釋手地翻看了樣書之後,又把《伍豪之劍》帶到中央政治局,分贈給每位政治局委員。

這些貌似平凡的綠色小冊子,向中國最高領導層傳遞了一則重要的信息:北京大學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專家,已經在首都引發了一場劃時代的漢字印刷術革命!

日理萬機的鄧小平也沒有忽略這一信息。他當即寫下了“應加支持”的批示。

1980年10月,方毅帶著批示來到北大,向王選及全體研製人員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王選是幸運的,幾年的頑強拚搏換來了華光Ⅰ型的具體成果,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充分肯定。

王選的獲勝,使他一時成了新聞人物。然而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錯,華光I型係統已經通過了部級鑒定;核心技術已經登記了歐洲專利,但華光係統離目標還遠著呢!它現在隻不過是一台原理性樣機。它采用的是小規模集成電路,是落後的磁芯存貯器。這些國產部件僅能達到70年代初的水平,可靠性也存在著不少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僅僅是樣品而不是商品!

正當王選和研究室內外的科技人員齊心協力,埋頭苦幹,為華光係統的商品化而奮鬥的時候,社會上掀起了出國熱、理論進修熱、輔導孩子熱等衝擊波,攪擾了研究室的正常秩序。出國、職稱、調資、住房、子女升學等問題,王選一概沒有能力解決,他隻能懷著惋惜和內疚的心情,為調出人員送行。研究室搞硬件的原來有9人,後來剩下兩人,王選還算其中一人。在80年代初,普遍存在的心態是,把學術研究與商品生產截然對立開來,把科學與技術分為上下兩等。“北大是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怎麼也搞起商品來了?”“大學是搞科學研究的,不應該做具體的技術工作。”還有朋友好心相勸:“王選,你已經在學術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功成名就。剩下的工作讓別人幹去吧!何必還這麼辛苦?”這些打上了計劃經濟時代烙印的思想觀念和知識分子根深蒂固的清高態度,曾困擾著王選,形成了不小的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