駛進植物學灣
在庫克船長之前,已有一些歐洲的探險家短暫地探訪過澳大利亞的西海岸,而人們對當時被叫作“新荷蘭”的東海岸還基本處於未知狀態。
4月29曰,“努力”號在東海岸的一個海灣下錨停泊。一支小分隊被派到岸上尋找淡水。隊員們驚奇地發現了一些手持長矛、赤身裸體、身上塗滿油彩條紋的土著人。
另一些人坐著原始的獨木舟,在海上捕魚。隨後隊員們勘查了海灣周圍的大片地區,見到的地形可謂是五花八門,其中有像草原般廣闊的大塊沙地,有大片沼澤和森林,還有肥沃的草原。在這裏,隊員們發現了無數叫不出名字的新植物。麵對這些發現,大夥兒興奮得要命,爭著要給這個海灣起名字。最初,庫克把它叫作“虹魚灣”,因為那裏有大群的海魚。如今,它被叫作 “植物學灣”。
一周之後,“努力”號駛離了植物學灣,沿著海岸繼續向北航行。船員們隱隱約約地看到陸地上升起一縷縷的狼煙,這是土著人看到近海出現了奇怪船隻時所發出的警報。
“棉絮補漏法”和大袋鼠
在6月初一個月色迷人的晚上,“努力”號駛向大堡礁。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東海岸北部,綿延2012千米,由大量參差不齊的珊瑚礁構成。對航海家們來說,大堡礁和海岸之間那條狹窄的海上通道意味著一場噩夢:鋒利的暗礁、洶湧的潮水和伸出水麵的珊瑚足可以毀掉任何一艘船。這次航行中最為驚心動魄的一幕開始了。
“努力”號剛剛進入海峽不久,環礁的威脅就向它步步逼近。一開始,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但沒過多久,“努力”號就 撞上一座隱蔽的環礁,被卡得死死的,船體一側被撞出一個巨大的口子,海水迅速湧進船艙。
為了把船從環礁上挪開,水手們把無關緊要的物品全部拋入海中。幾個水手奮力跳入進水的艙中,用抽水機不停地排水。在這令人絕望的時刻,庫克船長和水手們都表現出了無畏的英雄氣概。盡管他們都知道,“努力”號上僅有的幾隻救生艇裝不下所有人,但他們一點兒也不覺得害怕。
水手們就這樣一直堅持著。等到潮水漲上來以後,船終於借助浮力脫離了那塊環礁。但這時船艙裏的水還沒抽完,更多的海水從洞口湧了進來,“努力”號正在緩緩下沉。想起在環礁周圍航行時看到的大群鯊魚,大多數人都不禁打了個寒戰。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名水手急中生智想出了用棉絮來填 補漏洞的方法。這是一種幾乎被遺忘的原始方法,但萬幸的是,它非常管用。每個人都鬆了一口氣。庫克懷著感激的心情在航海日記中寫道:“現在漏洞變小了。”
“努力”號搖搖晃晃地駛入附近的一個海灣,在那裏下錨停泊,船員們花了七周的時間才把船修好。與此同時,每個人都盡情享受著周圍的新奇事物。一天,有個水手上岸打獵,突然看見一隻從未見過的“大兔子”,它用雙腿同時向前跳躍,速度之快、步幅之大,令人難以置信。
他信誓旦旦地對船員們說,這隻兔子的個頭有人那麼大,結果卻被嘲笑一番。但沒過多久,其他人回來說也看到了這種奇怪的動物。當地人告訴他們,這其實是一種叫作袋鼠的動物。
來之不易的海岸圖
8月初,“努力”號再度揚帆啟程。水手們紛紛猜想,經曆了大堡礁的那場災難之後,庫克有可能繞過大堡礁,在外圍沿海岸繼續沿著海岸航行。但庫克一心希望能夠繪製出一張詳細的海岸圖,因此他必須盡量靠近環礁。
這以後的幾個星期讓人緊張得透不過氣來,所有人都麵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然而,船員們都從心底深深地佩服和信賴船長的高超技藝和堅定的信念。“努力”號有幾次差點兒又遇到了危險,但都幸運地化險為夷。
8月底,“努力”號繞過了約克角,將澳大利亞東海岸和大堡礁遠遠地拋在了身後。庫克船長花費了大量時間,終於繪製成一 張海岸圖。
1771年7月12日,“努力”號返回英國,這離他們出發時已過去整整三年了。庫克船長和船員們受到了英雄般的迎接,“庫克船長”這個名字也因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發現而被永遠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