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不斷“充電”,做一位不敗將軍(1 / 2)

如今社會經濟的發展是日新月異,各種工作所需的知識層次也日益升高。如果你知識底子薄,不願意付出艱苦再去深造,而且還墨守陳規,等待你的就隻能是落伍。

進一步再學習,已成為當今職場的一種時尚。在做到真正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薄弱環節而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能力,即是我們常說的生活中要不斷“充電”。隻有做到這樣,才會持續保持前進的速度、動力。

晉平公在70歲的時候依然希望多讀點書,多長點知識,總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太有限了。但是同時,他也覺得,自己都這麼大的歲數了,還要去學習,困難是不是太大了。後來他就去詢問一位賢達的臣子。這位臣子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太陽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經走了一半,可它的力量最強大,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經遲暮了,早已沒有了陽光,但是還有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如陽光,可是隻要獲得燭光,雖然有限,卻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很多吧!”晉平公聽了,恍然大悟,終於信心十足地去讀書了。可見,學習是終生的,應該永不止息地去學習。

首鋼一個工人,他隻上了小學四年級。當首鋼公司引進了一台台計算機時,他才猛然清醒過來,如果再這麼迷糊下去,連工人也當不成了。從此他好像變了個人似的,業餘學校考試前,他天天隻睡兩三個小時,當然平均每天還得掉幾兩肉,他在黨政幹部基礎理論班的入學考試中考了第一。在以後的幾年裏,他又學文科,又學理科,公司裏的所有考試他都參加,別人說他都快學“瘋”了。

某鋼廠技術供應處50多歲的老處長也自願報名上了計算機學習班,他說:“我是被迫而學的。”這個被迫當然是為大勢所迫。他管轄的供應處下設11個供應站、近百個倉庫,每天需要處理近萬張單據,再不學計算機行嗎?老處長最苦惱的是,年紀大,腦子笨,上課聽不懂,也不敢提問,要是別人都聽懂了,自己一個勁問,豈不是耽擱了大家的學習時間嗎?所以隻有下課多問、多學,再累也不能落下課,遲到、落下課程就要被時代刷下了。

在經濟特區,人們對時代緊迫的感受更加強烈。在深圳開辟為經濟特區之後,由於發展建設快速,勞動力不足,從農村招了大批青年工人,離深圳市區14公裏的沙河工業區3年就辦起20多個電子企業,那些農村青年從拿鋤頭到拿電烙鐵焊收錄機零件,深覺從前的初、高中文化實難勝任工作,從而感到對知識的饑渴。他們生產的多是出口產品,國外機型變化快,所以這裏不可能長時間做同一種機型。有些青年下班後,騎車到14公裏外的深圳電子大學去上課,電子廠閱覽室每晚都坐滿了來學習的青工。還有的工人幹脆要求停薪3個月,去廣州科技培訓中心學習。

每逢業校報名,工作人員都要忙得半點休息時間都沒有,早上8點開始報名,可學生們6點鍾就守在門外了。如果碰上下雨,他們寧可打著傘、穿雨衣淋上幾個小時。下午兩點才辦理手續,可他們吃罷中午飯就來纏住你了。到了中午12時或下午5時,根本無法正常下班,還得繼續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報名者。有的單位很重視學習,幹脆由工會主席帶著各種證件來辦集體報名手續。可名額實在有限,這就要靠工作人員的那一張嘴去應付了。但青年們的學習熱情很令人感動,使人不忍拒絕。

“老師,讓我報名吧,我的英語實在應付不了我的工作啊!”“老師,我做夢都想當一名合格的電工,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吧!”假如我們是老師,我們怎麼硬得起心腸把這一群求知欲那麼旺盛的青年拒之門外呢?可限額已經超過了數倍,隻好對他們說,學校沒有那麼多教材,可他們寧願借教材去複印;對他們講沒有那麼多座位,有人寧願帶上凳子,甚至站在門口聽課。於是,班次一增再增,教室一擠再擠,多滿足一個人的要求便減輕他們內心的一份歉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