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場 盡心(2 / 2)

安安:爸,我想辦法吧,也讓弟弟想想辦法,你批地吧,咱們一起湊錢試試。還有,我媽的病,也不一定就是沒治,試試偏方吧,我看書上說花生皮可以治這個病,你試試看,所有能夠補血的、增強免疫功能的,咱們都想辦法用用看看,也許管用呢?

旁白:姨父是某大城市建築設計院的工程師,他很快就設計好了樓圖,從外地寄了過來。宅基地很快也批下來啦。因為是在後山荒地上建房,政府特意還減免了相關費用,隻花了五百塊就批了一塊宅基地。這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優惠啦。同村在平地建房的,花費要多出不少。老爸倔強,他認為貧瘠的土地上可以建房,良田就得用來耕種。忠厚老實的父親這一生沒有積下錢財,但是他這一生做任何事情都憑著良心去做,從來不肯出賣自己的人格。再掙錢的機會,如果有損人格,他都放棄,錢與人格,他首選了後者。

字幕: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是父親給我的深刻的教誨。

受人點水恩,當以湧泉報。這也是父親教導給我的做人準則。

多少年來,我恪守於此,不敢稍加淡忘。

慢鏡頭閃過:父親挖地基、搬石頭,安安放假回來探望父母親,幫忙搬石頭,姐姐也在幹活,姐姐家的小調皮跟在安安後麵跑著玩兒,母親在一旁洗著衣服,喜悅地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附近,還有一間低矮的小平房,那是父母親臨時居住的地方。安安奔波在路上,拜見客戶、談判。好朋友相約一起買房,首付才兩萬,就可以在大連安家,安安由為難轉為黯淡的神情。好朋友相勸:“你太累了,也該想想自己啦。”……城市洶湧的車水馬龍。夏天,第一層樓建起來了,深秋,第二層也快完工啦。父親自製的木吊車,安安笑著看父親用這粗重的“吊車”往樓上吊沙子水泥……

字幕:2004年春節,東北某村,故事開頭的那個地方。

閃過:老家的鄉村土路上,父母親攜全家人回鄉省親,離開家鄉這麼多年,除了奶奶去世母親回去過,這還是第一次正式地返鄉探親。母親的臉上掛著難以掩飾的欣喜,接受著人們的恭喜與祝賀,到處都是大家的祝福與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農家土炕上的敘舊、門前的依依惜別,東北老農村,此時年味正濃……

旁白:我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沒有喜悅,也沒有憂傷。隻是緊繃的神經開始鬆綁。我願意看到母親高興,我知道果然如父親所想,母親多年來鬱結的心終於打開了一些。兒女的孝順,父親的體貼,樓房的建成,疾病的大愈,這一切,都讓她欣喜萬分。而今,她如此喜悅地在鄉鄰麵前展示自己的幸福。我明白: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彌補當年的受氣之辱。

字幕:人爭一口氣,佛為一柱香。這是母親的邏輯。這是文人的複仇方式——不夠壯烈,卻足夠智慧。沒有兩敗俱傷的報複,有的隻是“你能、”“我也能過上好日子”的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