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居住區規劃衛生
1.居住區建築密度
居住區建築密度是反映居住小區衛生條件的重要指標,是指居住建築基底麵積占居住建築用地麵積的比例。居住建築密度應適當,建築物之間的間距大,建築物就開闊,建築密度就小,窓地就多。院落空地能保證住宅有良好的日照、通風、綠化。
建築密度與建築物的層數有關,層數越高,建築物之間的衛生間距要求越大,建築密度也就相應的越小。
2.居住區人口密度
居住區人口密度是反映居住小區衛生條件的又一重要指標。它能正確地表明居住區內容納居民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小可以保證住宅區內有足夠的綠化麵積及良好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人口密度過高,則居住擁擠,容易傳播疾病,還使空地及綠地麵積相應減少,通風和日照也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居住環境不易保持安靜,衛生狀況易於惡化。
第八單元 住宅及公共場所衛生
考試要點
一、住宅的主要衛生學問題及要求
①住宅朝向和間距;
②住宅居室的衛生規模;
③居室空氣;
④采光和照明;
⑤建築材料及塗料。
二、公共場所衛生概念及衛生要求
①公共場所的概念;
②公共場所的基本衛生要求。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住宅的主要衛生學問題及要求
1.住宅朝向和間距
(1)住宅朝向
住宅朝向應考慮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建築等情況,室內應有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牆壁有盡量多的太陽輯射熱。住宅長軸應為東西走向,主房間在南麵,輔助間在北麵。
(2)住宅間距
住宅間距應有足夠的距離,以保證良好的日照和通風。南北兩個住宅的距離至少應為南宅高度的1.5-2倍。冬季日照至少應在3小時以上。
2.住宅居室的衛生
居室的衛生規模是指每個人在居室中必需的容積、居住麵積以及居室的淨高和進深。
(1)居室容積
指每個居住者在居室內所占有的空間容積,這是評價居室衛生和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室內也是一個評價指標。
(2)室高(淨髙)
指地板到天花板的高度。淨高可以保證室內的空氣容積充足,保通風、采光和空氣新鮮。我國多數地區的淨高為2.6-2.8米。
(3)居室麵積
要求每人為90左右。麵積太小,易積聚,空氣易汙濁,不利於人的呼吸、出汗、散熱等。
(4)居室進深
指外塘內表麵至對麵牆內表麵的距離。進深可影響室內采光、換氣、日照等。居室的進深與地板至窗上緣髙度之比稱室深係數,單側窗時為1:2,雙側窗時為1:4。室深與室寬之比以3:2或4:3為宜。
3.居室空氣
室內空氣應保持清潔、通風,減少汙染。室內空氣可含有多種物質,如二氧化碳、微生物,燃燒產生的有害物質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烴類以及懸浮顆粒物。室內長期通風不良,並有空氣汙染時,可使機體感到食欲不振、疲勞、頭暈、惡心、貧血,易患各種呼吸係統疾病。
4.采光和照明
合理地采光和照明對人體有益,可保護眼睛,防止近視,減少視覺疲勞,提高工作效率。采光主要有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
(1)自然采光
指利用窗戶來采取直射及散射的日光。室內自然溫度至少應為25度。自然采光指標有:①采光係數:即窗戶的有效透光麵積與居室地麵麵積之比。住宅居室該指標在1/8~1/10之間。②入射角和開角:入射角指工作麵中心到窗上緣聯線與工作麵水平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不應小於27度開角為室內工作點與對側遮光物上端的連線和工作點與采光口上緣連線之間的夾角。不應小於4度。③自然照度係數:指室內水平麵上散射光的照度與同時室外無遮光物地方不受直射光照射的水平麵上測得的照度之間的比值。
(2)人工采光基本衛生要求為:
①應有足夠的照度。工作麵可髙些,臥室可低些。
②照度穩定均勻。室內及工作麵照度應分布均勻,可防止視覺疲勞。
③避免眩目。避免光照的過大差異而損害視力。
④光源應盡量接近日光。如使用熒光燈或白熾燈。
⑤避免人工照明的不良影響。如過熱,空氣汙染等。
5.建築材料及塗料
居室建築材料和塗料含有一定量的有機和無機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這些物質作用於人體,會出現疲乏、無力、頭痛、全身不適,通常稱為居室病。
(1)甲醛
甲醛是有機化學物質,無色,刺激性氣體,比重0.815。居室內的甲醛主要來自建材、家具、合成化纖製品、書報等。甲醛對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特別是對眼、鼻和呼吸道有較強的刺激性。人吸入高濃度的甲醛,可發生喉痙攣、聲門水腫、可導致口腔、咽部、食道及胃灼燒感、腹痛、意識喪失。低濃度甲醛可引起咳嗽、多痰、惡心、頭痛等症狀,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影響較明顯。低濃度甲醛能抑製汗腺分泌,使皮膚幹燥、皸裂;有時會引起過敏,表現為皮膚瘙癢、過敏性皮炎和濕疹。低濃度長時間吸入則具有潛在致癌性。
(2)鉛
鉛為銀白色的重金屬,比重11.35,在空氣中迅速氧化,形成氧化鉛。居室中的鉛主要來自建築塗料木器底漆中的顏料(鉛白-堿式碳酸鉛)、鉛丹(四氧化三鉛廣髙鉛酸鈣和鉻酸鉛(鉻黃)等。居住者長時間攝入體內,會引起鉛吸收或慢性鉛中毒症狀。
(3)氡
氡是一種天然放射性氣體。無色、無臭、無味,主要來自沉積於地下的花崗石、黑頁岩中鈾的衰變產物。從地麵縫隙處泄出地麵或通過建築材料(磚瓦、水泥和石灰等)向室內釋放出氡。氡作用於人體同時氡又很快衰變為人體能吸入的核素,使人體受到輻射的危害。
在含氡及氡子體濃度較高的室內,加上室內牆麵的裝飾塗料中揮發出來的化學物質,如再吸煙,它們具有聯合致癌作用,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二、公共場所衛生概念及衛生要求
1.公共場所的概念
公共場所指商業服務(旅店、浴室、飯店等),文化娛樂(影劇院、遊藝廳等),體育運動(遊泳場、體育館等)及公共交通運輪業(候車室、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場所。其特點是,公共場所人員多,情況複雜,各種人員有直接或間接的聯係。
2.公共場所的基本衛生要求
主要有七大方麵:
(1)合理的選址和設計應選擇地勢高,平坦幹燥、地下水位低,易排水,陽光充足,空氣新鮮,交通方便,隔聲消聲,安全防震等場地。
(2)良好的空氣質量保持經常通風,減少汙染,使汙染物濃度在限量範圍以內。
(3)適宜的微小氣候包括適宜的氣溫、氣濕和氣流。
(4)飲用水水質符合衛生要求提倡飲用開水或冷開水,禁喝生水。
(5)采光照明良好,通過自然或人工采光,使照度達到衛生要求。
(6)環境要安靜
噪聲不能超標。旅社白天不超過50~180,夜間不超過45。圖書館內不超過60~160,商場內不超過60~180。出售音響設備的櫃台,不超過85。
3.加強公共場所衛生管理建:衛生管理製度,包括疫情報告製度、消毒製度、體檢製度,衛生培訓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