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機體的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主要由淋巴細胞介導。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可分為10抗原誘導的體液免疫應答和抗原誘導的體液免疫應答。

三、了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

細胞經抗原識別、活化和克隆增殖並合成和分泌大量,多種細胞因子,引起遲發型超敏反應細胞隻能殺傷表達相應致敏抗原的靶細胞,受類分子限製。當靶細胞被溶解時,IX:細胞不受損傷並與之解離,因此一個細胞可連續殺傷多個靶細胞,其殺傷機製與其分泌多種細胞毒物質有關。細胞免疫的效應有殺傷靶細胞和通過細胞因子發揮的作用。

細胞免疫參與的免疫作用:①對胞內寄生物的抗感染作用:②遲發型超敏反應;③抗腫瘤免疫;④同種移植排斥反應:⑤移植物抗宿主反應:⑥某些藥物超敏反應;⑦某些自身免疫病。

免疫應答的調節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調節

①分子對細胞的調節作用;②抗原分子的免疫調節作用;③抗體分子的免疫調節作用;④免疫複合物分子的免疫調節作用;⑤補體分子的免疫調節作用。

二、細胞水平的免疫調節

①抗原提呈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②I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③細胞的免疫調節作用。

三、整體水平的免疫調節

四、群體水平的免疫調節

五、獨特型網絡的免疫調節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基本概念

免疫耐受是指機體免疫係統接受某種抗原作用後產生的特異性的免疫無應答狀態。由自身抗原誘導產生的免疫耐受稱為天然耐受或自身耐受;由外來抗原誘導產生的免疫耐受稱為獲得耐受或人工誘導的免疫耐受。已建立的免疫耐受可因體內相應耐受原的消失而自行消退,也可被某種模擬抗原破壞。

二、免疫耐受的形成機製

1.克隆清除

處於未成熟階段的I或8細胞克隆和特異的抗原物質相互作用後可能被清除。自身反應丁細胞克隆的清除可能是機體對自身抗原長期耐受的主要原因。在胸腺內發育的I細胞通過表麵受體與胸腺巨噬細胞或樹突狀細胞表達的自身抗原-分子複合物作用而被清除,這一過程被稱為胸腺內陰性選擇。

2.克隆無能

三、影響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抗原因素

抗原因素有抗原持續時間,抗原的性狀,抗原進人的途徑,抗原的劑量等。

2.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包括年齡或機體發育程度、遺傳因素、免疫抑製措施等。

四、免疫耐查的維持和終止

耐受原的持續存在是維持免疫耐受的主要因素。由於體內不斷產生新的免疫細胞,持續存在的耐受原可關閉新生細胞的應答機製,使這些細胞保持必要的耐受狀態。一旦耐受原在體內被清除,已形成的耐受可逐漸消失,淋巴細胞將恢複對抗原的特異性應答。有生命的耐受原(如自身細胞、某些病毒、細菌等)可長期在體內存在,故已建立的免疫耐受不易消退;無生命的耐受原在體內降解較快,故免疫耐受維持的時間短。

五、免疫耐受的建立和打破

免疫耐受機製異常可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例如:自身耐受被破壞導致自身免疫病;對腫瘤細胞、病毒等產生免疫耐受可導致腫瘤發生或病毒感染。因此,探討免疫耐受的機製,並通過臨床幹預手段建立或中止免疫耐受,對認識疾病和控製疾病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