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路上無捷徑
杭州一考生
記得上個暑假,回到久別的家鄉,正趕上桃熟時節。奶奶高興地把熟了的桃子拿給我吃。望著那不大卻厚實、散發出陣陣果香的桃,我不禁邁入奶奶家門前的桃林。
在林中漫無目的地走著,瞅著枝頭那不大,顏色多半是黃,略帶點桃紅、青綠的桃子。我覺得有點好笑,家鄉的水蜜桃算是有名的,許多人都愛吃。可這些桃子看起來甚至比不上超市中賣的——人工催熟的桃。人工催熟的個個飽滿、剔透,整個多半是粉紅色。我實在看不出奶奶家的桃子有多好。望望樹上的桃,又看看兜裏奶奶剛給我的,不覺笑了出來。
“笑什麼?”
姑媽看我衝桃笑了起來,問道。我就把剛剛所想的告訴了姑媽。姑媽隻是笑笑:“你吃吃看。”雖不喜歡吃桃,但還是咬了下去。頓時,一股清香彌漫在口中。桃很軟,幾乎入口就化成了絲,甜甜的。不像人工催熟的桃,硬邦邦,有時還帶著點酸苦味。從小不怎麼吃桃的我幾口就把桃吃了。“好吃不?”姑媽笑道。我重重點了點頭:“可,為什麼呢?為什麼奶奶家的桃比人工催熟的好吃?”姑媽從樹上摘下一個桃:“這些桃樹三月開花,到了八月才熟。它們經過風吹雨打,經過夏天烈日的烤曬,才慢慢成熟。它們比人工催熟的桃多了時光的洗禮,真正成長。大自然才把這股清香、甜潤賦予了它。”“這就是奶奶家桃好吃的原因?”
我不解。姑媽又笑笑,道:“我是語文老師,用這方式讓你明白。如果想知道什麼科學道理,要去看看書了。”姑媽拍了拍我的肩,拿著剪子摘桃去了……
最終,我沒去查書,姑媽給的解釋夠了……
果樹種子在秋天落入土中,經時光洗禮後,才能成為那參天的大樹。經過歲月的洗禮,經過一次次雨水、陽光的考驗,才能被賦予美好。人不也是這樣,隻有經過層層的考驗,跨過道道坎,才能真正成長。想想小時喜歡穿著媽媽的高跟鞋滿屋亂走,用來顯示自己的長大;想想每次麵對問題都想做鴕鳥,想逃避……我覺得好笑。
經過了考驗,才能成長,成長路上無捷徑啊!
還有一年,就是我們麵臨的中考,這又是成長路上的一道坎。
來!讓我們一起跨過去!
【閱卷感受】
一隻桃子,一個人生道理,兩者之間似乎總也聯係不上。可是作者卻匠心獨運,將奶奶家的桃子與超市的桃子對比著寫,突出了奶奶家的桃子雖外觀不美,卻清香甘甜;超市裏被人工催熟的桃子,雖然個個飽滿、剔透,像熟透的樣子,卻有一種酸澀的滋味。姑媽的點撥之下,才明白:家鄉的桃子是經過風吹雨打、烈日烤曬的真正成長,所以才清香甘甜。文章入情入理,事理交融,讓人不得不信服。另外,本文語言樸實自然,材料安排詳略得當,也是不小的亮點。
【提升點】
文章有幾處畫蛇添足的感覺,例如在姑媽的解釋後,還要加上姑媽讓我去查書了解桃子的科學道理,還有最後中考這一段。作者本來想通過這些引申,將空洞的人生道理與事實相結合,可是由於銜接過於簡單,造成畫蛇添足之感。所以這兩部分或者去掉,或者將最後一段變成經過了某個挫折,現在回顧起來感覺對自己的成長更加有利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