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老狐狸處世智愚經(1)(1 / 3)

相信自己,了解自己

老狐狸說

真正地了解自己,需要不斷地剖析自己,要經常反省,必須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要堅定信念,不要輕易否定自己。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顆赤子之心。麵對誘惑,要善於抵抗,並且不斷培養這種能力。立足長遠,同時也應該腳踏實地,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隻要前進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是一大步。每天堅持一小步,就是最終的勝利。麵對泰山壓頂的威脅時,我們要毫無畏懼;麵對細沙磨人的消耗時,我們要毫無惱怒。

剖析自己,常做反省

老狐狸認為,人要經常剖析自己的心理,常做反省,這樣有助於個人成長。

認識自己,並不是一句口號。它是刻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金頂上的一句話,是世界上最高的智慧之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告訴我們:世界上最難認識的就是你自己。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忘記自己的存在,忘記關愛自己。從不去問“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人要認識自己。這裏所說的認識並不是像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講的道理一樣,對於那些身外之物我們還是應該去追求的。沒有人反對去追求“身外之物”,更不鼓勵人們這輩子禁欲,下輩子進天堂享福。

正好相反,我們要極力鼓勵人們去追求現實的“身外之物”,因為畢竟隻有這些身外之物才能反映出我們今生今世過得好不好,才能看出我們這輩子活得值不值。但同時我們也絕對不讚同將這些身外之物當作唯一標準。那些將身外之物當作唯一的人,當追求得到滿足後,他又會很迷茫,結果是找不到“自己”,不知該往哪裏去,於是會墮落,尋求感官享受。

人必須清楚地認識自己,不但要建設豐富的物質家園,同時還需要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做人固然要追求物質,但在追求物質的同時,也一定要有精神。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沒有精神,任何物質都無法使人得到最大的滿足。

首先要給自己一個定位,自己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是幹什麼來的。否則就會迷茫,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就會在一個個十字路口徘徊。

同時要學會反省自己。哲人常問自己:心中有什麼?通過這樣的問答,最後達到內心的平靜。

人經常用眼睛去看別人,而很少看自己。看到別人有所獲得,心中難免有些嫉妒,認為不過是運氣罷了。其實運氣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有的,為什麼隻有他得到了呢?同時,人要學會將眼睛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不要總是盯著外麵有什麼。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當你的能力和學識達到那種水平,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實一個人的心中有什麼,他的口中就會說出什麼。那些口吐善言的人,往往是心中有大善根;而那些口吐惡言的人,往往心中有些缺陷。

我國曆史上流傳著一個關於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故事。據說有一次蘇東坡到佛印大師那裏參禪打坐,兩個人坐了良久,大師便問蘇東坡看到了什麼。當時蘇東坡和佛印大師是相對而坐的,蘇東坡看了佛印大師一眼,就順口說出了一句:“在我的麵前,我仿佛看到狗屎一堆……不知道大師您看到了什麼?”大師聽了以後沒有改變一點聲調,很是沉穩地說:“我仿佛看到了如來佛祖。”

這個回答把蘇東坡給樂壞了,心想這回自己可占了大便宜。他有意將佛印說成狗屎一堆,但是沒有想到這個傻和尚居然認為自己像如來佛祖,於是他十分高興地回家,將這件事情講給了自己的妹妹聽。他的妹妹雖然年齡小,但胸懷大誌,看到哥哥如此得意,便笑哥哥說:“你還在得意啊,這一下你輸慘了。對於佛家來說,講得最多的是心境,你心中在想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你說佛印是狗屎一堆,自然說明你才是狗屎一堆,而在他的心裏你就是如來佛祖,可見他其實才是如來佛祖。”聽到這番解釋,蘇東坡才恍然大悟。

老狐狸認為,一個人心中有什麼,可以通過他們的行為和說話表現出來。如果真是個心懷大誌的人,那麼自然會表現出孜孜不倦的精神,否則心懷大誌就是虛偽。因為心中有什麼,人就會看到什麼。當然,他們也會因此而得到什麼。

明白自己生命的價值

老狐狸認為,人該怎麼活著是一件大事情,是每一個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生命對於我們來說隻有一次,隻有幾十年,這僅有的一次生命,這僅有的幾十年光陰該怎麼度過。如果一個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能夠想清楚這個問題,那麼毫無疑問他會比一般人多活很多年,而且成就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人生來是要做事情的,百無聊賴的生活其實是過早地宣布自己的死亡。人需要積極地尋求事情來做,要不斷地往高處走,要時刻準備著機會的降臨,要時刻準備著抓住機會。天上即使掉餡餅,也會砸在有準備的人身上。

人不能渾渾噩噩地過這一生,而應該拿出精神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想實現的理想,這樣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