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779~843),唐朝詩人,字閬仙,範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曾為僧,後受韓愈影響,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晚年曾任長江縣(今四川遂寧西北)主簿、普州(今四川安嶽)司倉參軍。其詩多為寫景、送別、懷舊之作,荒涼淒苦,語言清淡樸素。尤其注意詞句錘煉,刻意求工,被後世稱為“苦吟詩人”。
賈島出身在一個窮苦的平民家中,因為生活艱難,賈島就到廟裏出家當了和尚,法號無本。
賈島雖說是當了和尚,但他不是整天念經頌佛,平時他經常看些儒家經典,還學會了作詩。有一天,賈島騎著一匹瘦驢行走在洛陽的街道上,突然想出兩句絕妙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這兩句詩的詩境可說是來自他寺廟生活的體驗。但是賈島覺得這兩句詩似乎還有些欠缺。他冥思苦想:到底是“推”足以表現月光下寺廟周圍的靜謐呢?還是“敲”字,“僧敲月下門”更能表達從僧人內在表現出外在的靜謐呢?他在心裏琢磨著是用“推”字的,還是“敲”字的,不知不覺便念出聲來,又不知不覺地用手比劃著推、敲的動作。他已完全沉浸在詩的境界當中。這時,原先握著韁繩的手也鬆了,放任那匹瘦驢自由自在地走去。忽然間,那匹瘦驢一下子停住了,接著是一片斥責聲。在一片斥責聲中,賈島才如同從夢中驚醒過來,原來自己的瘦驢衝撞了迎麵而來的一位達官顯宦的車騎。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於無意中惹了禍。
正在他惶惑不安時,隻見從官車上走下一位衣著華貴的官員,這位官員原來竟是聲名赫然的韓愈。但賈島此時尚不認識韓愈其人,隻知韓愈其名。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與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時也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當韓愈見一騎著匹瘦驢、衣衫襤褸的窮和尚被帶到自己麵前時,開初也因為這個和尚的無禮而不禁有些生氣。但聽完賈島說明原委之後,也就消了氣,並且饒有興趣地跟著吟誦起來:“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還不自主地做著“推”、“敲”的手勢。好半晌,才說出了三個字:
“敲字佳。”
“對!敲字佳。”賈島也深有同感的說。
就這樣,韓愈和賈島二人都忘卻了剛才的不愉快。由“推敲”而結識了,這以後賈島就成了韓愈府中的座上賓,韓愈見賈島詩文出眾,就勸賈島還俗不要再當和尚了,賈島聽了韓愈的建議,還俗和韓愈一起到了長安,拜韓愈為老師,跟他學習寫詩作文。因為賈島很窮困,韓愈就經常資助賈島衣食,賈島學習特別刻苦,特別是遣詞用字,更是精益求精。
賈島曾說自己作的《送無可上人》中的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其苦思錘煉功夫之深。他的一首《劍客》更是其苦吟精品、令人叫絕的傳世佳作。詩雲: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十年磨一劍”,也可說是他自己苦吟功夫的寫照;“誰有不平事”,則又正好寄寓了他內心世界的委屈與“不平”。
賈島布衣出身而卓有才華,卻又是一生懷才不遇,的確是太不公平了。三十歲到長安,又在長安過了整整三十年的“布衣”生活。直到唐文宗開成年間,年逾六十歲的他才被授予長江縣主簿這個九品小官。後來才稍稍遷升了一點,任普州司倉參軍,直到他去世。
賈島的苦吟,尤其是那種推陳而出新的本領是廣為後世所佩服的,現代著名學者和詩人聞一多在其所著《唐詩雜論》中,給賈島很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