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羽在獲悉烏達和樓山企圖攻擊昌黎,並有可能引來公孫瓚秘密率部北返之後,立即派人前往薊城向蘇婉和劉虞大人報信,並讓他們務必做好應變準備。蘇婉接到鄭羽密報,急忙召集太史慈、趙雲和趙勇、王品、蔡邕等人共同商議。
“烏桓內亂是免不了,從大的方麵說,烏桓內亂對我大漢極為有利,否則烏桓居北地,對我大漢虎視眈眈,終歸是個禍害。可今有賢婿掌控之,伯喈又不希望他們內亂了,由我婿統治烏桓,今後必可成為我征戰鮮卑之最強兵力,護衛漢室疆界,可保百年安寧。”
蔡邕滿臉喜色,搖頭晃腦一番,大家都覺得他說的很有見識,連忙點頭。此時,他是薊城太守,又是劉虞的重要幕僚,算是出仕為官了,自然是意氣風發。
其他部屬對鄭羽在烏桓搞出這一大堆事,都是欣喜不已。
太史慈整了整衣裳,挺起胸,沉聲說:“哼,目前我在薊城一線有步騎三萬,公孫瓚除非全軍來攻,否則休想得逞。可要全軍來攻,他需過劉大人這一關,除非公孫瓚公開反叛朝廷,若如此,必遭萬民唾罵之。”
現在,太史慈是徹底與公孫瓚決裂了。
趙雲連忙附和說:“我支持大哥的主張,想要乘虛占領薊城,不是公孫瓚此時兵力所能為也,即使是偷襲也不成,我們又不是吃幹飯的。但我們還需遵守主公命令,內緊外鬆,小心才能無大錯。”
王品接過話,他負責情報,故而對公孫瓚所部在青州動態十分了解。“公孫瓚在青州與黃巾軍交戰,雖連續打了幾個小勝仗,但不足以完全脫離戰場前來攻擊我薊城。倒是其家屬都在昌黎,派出些兵力保護昌黎,似有很大可能性,不可不防。”
蘇婉對鄭羽收宋姬之事有些疙瘩,心想這烏桓人真是野蠻,連丘力居王後都能送人,豈有此理。但宋姬跟了鄭羽之後,烏桓出現大好局麵,等於是丘力居將部屬、屬地、財富和女人都一股腦的送給了鄭羽,這是件大好事。
故而,開始時那些不快,迅速被她拋到腦後,她是個聰慧女子,自然明白其中好處之所在。隻是心中說,下次無論如何都不敢再遲疑,一定要讓鄭羽與她遙祭父母,早日與他成了夫妻才是。
聽完大家所議,蘇婉歎了一聲說:“若不徹底殲滅烏達和樓山,今後昌黎局勢難免動蕩,終歸是個禍害。若我是公孫瓚,必派主力秘密前往昌黎,給予烏達和樓山所部以重創,方能長治久安。隻是如此一來,今後其在昌黎勢力增強,若未來對我不利時,我須應付兩方敵人,有些頭痛了。”
這確實是個問題,大家都認真思考起來。
蔡邕最後說:“蘇婉和老夫一起去找一趟劉大人,他此前說要再建兩萬步騎,何不現在就開始著手進行?若我加上兩萬兵力,共有五萬正規軍,就不必當心公孫瓚搗鬼了。”
蘇婉大喜說:“大人所言極是,這是個好辦法,彼此敵對,終歸是實力說話的。”
議事結束後,蘇婉與蔡邕一起前往州牧府拜見劉虞。劉虞一聽公孫瓚有可能乘虛北進,危脅薊城,連忙答應他們的請求,並決定將這兩萬步騎統一由太史慈和趙雲負責組建、訓練和統領之。
蘇婉和蔡邕大喜而歸。
路上,蔡邕問蘇婉:“烏達和樓山真是想乘虛奪取昌黎?”
蘇婉嚴肅說:“我家相公判斷極是,定是想乘虛奪取昌黎了。隻是,他們此番是聲東擊西,故而遼東公孫度可能要緊張幾天。哼,烏桓亂局正方便我家相公乘機控製烏桓,今後有了數萬烏桓步騎,我再不必當心公孫瓚搗鬼了。”
蘇婉的判斷極為準確。烏達和樓山開始在各自領地集結兵力時,遼東的公孫度初時並還沒在意,但手下從事說,其有可能是來對付遼東,以給丘力居報仇的,才引起公孫度注意。
他立即下令加緊情報收集,發現兩部雖隻有兩萬騎兵,但烏桓兵民相結合,此時已是秋後,大批百姓閑得慌,都開始集結起來,竟有三萬人馬。加上兩萬正規騎兵,就足以對遼東構成威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