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齊聚柳城(1 / 2)

此前,鄭羽在王宮內議事堂內,接見與跟隨劉虞前來的各位大人,互相寒暄一陣,熱熱鬧鬧,阿諛奉承之語不絕於耳,鄭羽聽多了卻也沒聽膩。這些賓客們真是能說會道,將官場上的一套發揮到極致,將鄭羽說得天上少有,地上隻有一個,說他創造了曆史,豐功偉績永垂不朽,雲雲。

雖說被拍得過分些,鄭羽明麵上也是連連搖手,口說這些都是大家功勞,就差點說“一切歸功於人民”了。他裝出一副謙遜和道貌岸然模樣,但內心裏還是十分喜悅的。畢竟,這世上沒幾個人喜歡聽壞話。

其實,要想讓這些人說好話並不容易,可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

接著,眾人散去,留下劉虞、蔡邕、田疇、蘇婉、宋姬、李姬、蔡琰和劉倩等人共同議事,話題還是此前商量過的三大問題。

“伯安認為,開國大典應該等子義和子龍回來。”劉虞邊喝茶邊說,接著轉過頭問蔡邕,“伯喈大人,以為如何?”對鄭羽能開國立業,劉虞也是欣喜不已。

反正都是一家人,說話自然隨便很多,且此番鄭羽功勞確實夠大,打下的基業足以傲世。劉虞大人滿麵喜容,他心中慶幸此前能果斷將親妹子嫁給鄭羽,如此一來,就是至親了。也為劉倩能嫁得如此夫婿深感榮幸,唯一缺憾是這個妹婿的妻子確實多了些。

劉虞望向鄭羽的目光中,都是愛護和喜悅。

蘇婉和宋姬、蔡琰、劉倩等女圍坐一堆,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似乎還沒從此前這些賓客們對鄭羽高度讚揚的喜悅中解脫出來,聽劉虞大人說正事了,連忙停下議論,開始注意聽講。

蔡邕正與田疇小聲說話,見劉虞大人問,連忙笑著點頭說:“是啊,他們是功臣,定是要參加開國大典了。烏桓立國這是頭等大事,子龍和子義是嘯雲結拜兄弟,又是最得力的兩個部將,一定要參加的。關鍵是這個國家是賢婿一手創建,今後大漢北部邊界再無戰事了,真是千秋功業,值得大書特書。”

他也在不遺餘力的歌頌著鄭羽。

劉虞將茶杯放在茶幾上,抿了抿嘴唇上殘留茶香,點頭讚同,接著將腦袋轉向鄭羽,好奇問:“伯安真想知道,他們到底打到哪了?咱們大漢的國土又擴大了多少?真是好期待啊。”

劉虞說這話時滿臉喜容,難以抑製。對他來說,鄭羽、太史慈和趙雲都是他的得力部下,打下如此江山,其功勞之大,就是從大漢立國開始至今,都無人有能力創下如此豐功偉業。基本可說是前無古人,這後來者估計也是少之又少。

說完,他拿出一張地圖認真看了起來,手中比比劃劃,似乎是想要找出邊界模樣。鄭羽坐在他身邊,見是一張軍事地圖,但疆域和周邊國家也隻是畫了個大概,扶餘和挹婁以北就沒東西了。

劉虞看了一陣後,問鄭羽:“嘯雲,你說從扶餘和挹婁往北,他們還打下數千裏江山?”邊說邊用手在地圖上比劃著,一直延伸到地圖之外,“也不知這些地方到底是什麼國家了。”

此前,劉虞和蔡邕兩人說話,一個位高權重,一個是德高望重,兩人說話時大家不敢插話,隻是帶著耳朵聽。鄭羽見劉虞問,才抬起頭回答說:“由此往北還有數千裏地呢,隻是天氣寒冷,沒多少人居住。子義和子龍送回的戰報稱,他們打到無人之處了。”

蔡邕大喜說:“可能又奪回數個幽州大小的國土吧。”

劉虞連忙揮手說:“可能是數十個呢,他們真是大漢的大功臣了。”這個年代最重軍功,且開疆拓土之戰功是最受朝廷重視的,封賞也最為豐厚。“等子義和子龍回來後,要將他們的戰功上報朝廷,請求封賞,怎麼都得封個將軍了。”

說這話時,劉虞撫著短須,臉上帶著開心笑容,神情得意至極。

劉倩插話說:“功勞最大的是我家相公,此功勞天下少有,曆史少有了!”說這話時,她是滿臉崇拜又是滿眼相思,轉頭問蘇婉,“婉兒姐,對不?”

蘇婉還沒開口說話,劉虞就接過話,嗬嗬笑著說:“倩兒倒是內舉不避親了,這事不用你說,朝廷已有定論,嘯雲的功勞天大地大,當然,這主要還是指之前遼東戰役打下的功勞。假如加上此番占領扶餘、挹婁和沃沮三國,以及子義和子龍北渡黑龍江,又開疆拓土數千裏,其功勞曆史上都找不到了,嘯雲對大漢之功勞,必能傳千秋萬代,伯安此絕非虛言。”

蔡邕插話,認真說:“正是,正是,古往今來難有人能超過我家賢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