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是大事,慶典是門麵工程,是向社會各方展現自我,當然更是大事。
為了搞好開國大典,蔡邕和田疇可是忙死了,宋姬和蘇婉也是忙前忙後。各項準備工作終於完成,那些邀請的客人和沒邀請卻主動前來的客人也都到了,萬事俱備,就等著那激動人心的日子的到來。
烏桓建國得天獨厚,慶典這天連老天爺都跑來幫忙,陽光明媚,幾絲淡淡雲朵在天空中飄來飄去,微風習習,很是涼爽。
慶典儀式被安排在王宮前大廣場,來了許多百姓,當然,他們都是站在遠處觀禮,鄭羽所控製之各地方官府都派來代表,其中包括高句麗、原扶餘、挹婁和沃沮等地知名士子、豪門富戶,地方鄉紳等。
也因此,整個慶典被推遲了三個月,至八月份才正式舉行。
參加的人都有一萬多了,加上當地百姓,廣場上人山人海。這種做法等於是開曆史先河,與此同時,鄭羽還加上後世閱兵這個超級元素,使得整個慶典可看性明顯增強,為此,眾人都在好奇等待著。
王宮邊上搭起巨大台子,當日,各主要重要賓客,鄭羽一家子都早早登上台子,看著廣場上的熱鬧景象,人人笑顏如花,心情振奮。儀式由蔡邕主持,他才高八鬥,智冠天下,對宮廷禮儀十分熟悉,一番下來倒是有板有眼,既莊嚴又熱鬧,氣氛熱烈。
鄭羽的娘子們站在後台,此時正交頭接耳,神情好奇喜悅。台下嘉賓更是好奇,如此開國可謂曠古爍今,從沒見過,至於那些在遠處的百姓,更是滿臉興奮,心說,啥時朝廷還讓百姓參加開國慶典的?也隻有鄭羽大人才會如此親民,故而,對鄭羽和宋姬的擁護度和親和度升至最高點,此時,他們心中自豪和榮譽感頓生。
第一個講話的是劉虞大人,他代表朝廷和幽州牧,對烏桓開國給予高度讚揚,再次暢談了他的懷柔政策和民族和解政策。此時,劉虞在這北方各州郡威望極高,他的懷柔政策深入外族心中,在他說話期間,不時出現歡呼聲。
鄭羽心想,這個時代沒有擴音設備,後方和遠處的人估計是聽不清了,劉虞倒是中氣十足,嗓音洪亮,說話抑揚頓挫,很有演說才能。
接下來的儀式很有意思,中間擺著一張皇椅,宋姬端坐其中,接受各地官員和百姓跪拜。她雖是女子,這年代男尊女卑,可女王陛下還是要跪的,且宋姬才智高絕,在烏桓享有聲譽,故而,大家倒也沒說什麼,包括那些前來慶祝的賓客們,也長身而起向宋姬跪拜。
這時的宋姬是最美麗的,雍容華貴,不時帶著淡淡笑容,如花姿容讓天上太陽都稍稍遜色。鄭羽和劉虞、蔡邕和蘇婉、李姬等女都站在宋姬身後,作為見證人,好長一大排。不需跪拜的人都請到台子上,台下呼啦啦一大片,跪滿一地,真是壯觀。
儀式進行時間不長,最後是鄭羽講話,他欲起身時,蘇婉拉了拉他手,小聲說:“相公莫緊張,如往常般就行了。”
鄭羽無奈說:“不緊張是假的,我長這麼大就沒演講過,現在這麼多人聽我說話,真是有些緊張了。”話雖如此說,但還是挺胸抬頭邁步走到台前,臉上充滿自信。
這事還要從蔡邕的講演稿講起,他為鄭羽擬了個稿子,鄭羽讀了三天,愣是沒搞明白文章內容和要表達的意思,文章雖華麗,隻是太高深了,真是太高深了!最終蘇婉隻好提建議,“相公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些都是相公的子民,隻要將心中話說出來就行。”
故而,他此時講話竟是沒帶講演稿。
鄭羽上了台前,邊走邊想,激動人心的話,蔡大人已講過了。暖人心的話,劉虞大人也講過了,他該講什麼?無非是表個態度而已,且他是監國又是女王的夫君,還是整個北地的實際控製者,在百姓中威望崇高,隨便說上幾句就成,關鍵是沒擴音設備,這後麵遠處的人,估計是聽不清的。
站在前台,鄭羽清了清嗓子,認真注視著台下,直到“嗡嗡”聲完全停下,整個廣場變得安靜至極時,他才說:“烏桓立國是件大事,我要說的是,烏桓國將永為大漢屬國,這點是不會改變的,也不能改變。長期以來,北方不斷出現戰爭,百姓遭殃,地方糜爛,社會動蕩。烏桓立國後,決心改變這種局麵,今後這北方就不打仗了。沒人敢來招惹咱們,否則必讓其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