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支浩大的船隊從幽州開始出航。
先頭部隊一萬人,帶著足夠的火銃兵和連弩兵,以及少數的手炮兵出擊。帶隊者為宋謙和趙真二人。趙真在荀彧下屬學習了一段時間,又多番向程昱請教,結合些許郭嘉的理論,總算是成為了一名二流謀士。
趙真走的是王道,郭嘉和戲誌才走的是鬼道,故而趙真可以像同樣是王道的程昱、逢紀和荀彧請教,卻不會過多的學習郭嘉和戲誌才的鬼道。
趙真和宋謙出發之後沒多久,也就是次日左右,一支三萬人的部隊開始啟程。帶隊者為黃忠和戲誌才,同時華雄和公孫瓚作為副將一起出征。
公孫瓚已經慢慢展現了他對劉銘的忠誠,故而他有這個資格開始加入到對外作戰之中,而不是當一個守將,在不重要的地方渾渾噩噩的鎮守一輩子。
值得一說的是,公孫度此刻也被調到了安定郡作為太守。公孫越作為守將鎮守雁門,單經鎮守右北平,王門鎮守遼州,田楷鎮守金城,嚴綱鎮守平原……公孫一係的族人和家臣都有安排在比較重要的地方鎮守,對於公孫家劉銘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其實一切都是係統反應上來的數據,現實公孫瓚一族的忠誠值已經高於78以上,劉銘這才開始放鬆了對公孫家的戒備。事實證明這很有用,公孫家在獲得新的職務後,忠誠度提升了5-12點。
劉銘的出航,自然瞞不過其他勢力的探子。隻是目前大家也隻有在近海航行的能力,故而就算知道劉銘派大軍出海,但涉及遠洋航行的問題,其他勢力也隻能望而卻步了。
這幾天的風都很好,不大不小。大部分時間也是以多雲為主,偶爾陰上半天然後繼續放晴。這非常適合航行,大概兩天多一點,海船就來到了濟州島,也就是那個暫時被任命為中濟島的地方。
探險隊早一步已經在這裏準備好了補給,從發函回去到如今也過了十幾天的功夫,完全足夠探險隊休整一番之後,再度出航。其實他們才是這次出征的斥候部隊,專門為大軍預警和開路。
濟州島這邊根據劉銘的要求,也派了五百名士卒,帶著家眷在這裏生活。他們的任務,就是在最短的時間裏,修建一座簡單的碼頭。隨後,每年都會換一批士卒,來這裏鎮守一年。好歹家眷在這裏,平時也不會太寂寞。
“這就是濟州島嗎?”下了船,半死不活的宋謙低聲呢喃到。
“大人還不太習慣船上的日子呢?”趙真卻是精神百倍的攙扶著他。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那裏可沒有多少用船的地方。說真的就算是在黃河裏麵行船,隻怕我都會暈船,更別說這種海船了。”宋謙慚愧的說到。
“大家都是北方人,這不奇怪。我年輕的時候經常南下經商,在南方也常常坐船,故而還算習慣。說真的,若非最近風和日麗,感覺和南方坐船的時候差不多,隻怕我也好不到哪裏去。我也常聽那些老船員說過,在大風大雨之中航行,那顛簸可比現在厲害百倍。”趙真認真的說到。
“現在這樣,都要了我半條老命了……若是再顛簸百倍的話,估計我會死!”宋謙無比認真的說到。
“安心好了,主公明顯知道這點,故而派來的軍醫,可是準備了不少治療暈船的藥材。之前他也讓探險隊,在濟州島囤積了一批,估計足夠我們來回的用度的。”趙真看了看不遠處的木質庫房。
“給我下達命令,就地休整兩天,等待主力部隊的到來之後,再啟程!”宋謙點了點頭,艱難的對趙真吩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