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年神功成(1 / 2)

日出月落,五年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反正它就那麼過去了。

轉眼來到了公元198年,劉銘也從一個孩童,成長為一名偉男子。二十八歲的他,下巴那邊留了一團絨毛,使得原本就俊俏的他,多了幾分沉穩和成熟。

此時係統開始升級,那是在今年一月份左右開始的。劉銘占領了司州和青州,係統升級條件吻合,開始升級。

不過很奇怪的是,這一次升級卻不是幾天就升級好。它需要一年的升級時間,換言之劉銘需要看到新的升級情況,需要等到199年。

大漢的年號卻是改變了,早些時候是中平,如今是建安。有趣的是前者是在董卓脅迫下改的年號,後者則是曹操在‘征詢’了漢帝之後,改的年號。

劉協那小子,改年號改得很痛苦呢……

五年的休養生息,劉銘麾下數州的百姓都以一個神奇的繁衍速度在增加。這年頭的婦女仿佛都非常喜歡生孩子,五年內她們生下了至少三個孩子,高產的已經有四個了。

期間劉銘也用一部分的錢幣購買了大概五十萬名村民,裏麵一些傑出者也隨著係統的掃描陸陸續續進入了他的視線之中。

係統真的很神奇,這些傑出者的身份都非常隨機。

有的人是最傑出的發明家,或者說當代最高級的工匠;有的是飽讀詩書,卻不迂腐的學者,當教授卻是不錯;還有的生性放蕩,卻恪守重要底線的美豔女子;更有各種各樣的文臣武將,年紀也從五歲到五十歲。

年紀老的固然當不了官,不過可以當教官。他們的從軍生涯的經驗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哪怕他們的記憶和體驗都是係統隨機安上去的。

年紀輕輕的還需要後期培養,難得這幾年治下富裕了許多……嗯,的確是賦予了太多,否則這些百姓婆娘,也不會發了瘋似的生兒子。要知道若是窮困,生孩子才是最大的不幸,畢竟需要丟到糞桶裏溺死。

百姓富裕了,教育經費上麵自然也就要適當投入一下。

劉銘在各州各郡的主要城市,都開設了一座書院,由係統村民書生作為教書先生,專門教導各州各郡推薦上來的學生。這些學生基本上都是經過考試的,成績都不錯,或者也可以在被判定資質不錯的情況下,特許入學。

六年後,他們就會參加中央考試,劉銘把那個叫做科考。糊名製、譽寫等手段算是用上了。隻求在眾多年輕讀書人之中,選拔出一批新生代官吏,在那些老一輩的曆史名人退休之後,可以替補上去。

此刻劉銘已經規定,他的治下文武大臣隻能幹到六十歲就必須要退休。

武將有這個功勞和能力的,退休之後到劉氏軍校裏麵當教授,為培養新一代的軍官發揮餘熱。

文臣最頂級的存在可以延遲到七十歲退休,之後安心在家養老也罷,到各大書院當客席教授也罷,甚至自己著書寫傳也罷,劉銘都歡迎。

沒有人會有太多的意見,人老了容易出問題,這誰都知道。再說為什麼大家會長居高位到老死為止?說穿了就是後續的補給出了問題,諸侯不希望自己被世家把權勢都拿走,那就必須要抓住那些對自己忠心耿耿的寒門子弟。

很不巧,這部分子弟太少!

或許別的諸侯也可以學習劉銘,大肆開辦教育。不過那顯然同樣不行,大家的地盤不大,而且七成的收入都成為了軍費,剩下的扣除二成的行政預算,一成收入不僅要堅固基建,還要管農業,工業,商業,教育之類亂七八糟的事情,分下來一個部門又能夠得到多少?

沒看見老曹,都開始用軍屯了,打算借助士卒來彌補農業開發過少的問題。

西域被打通了,而且已經開始和天竺那邊進行交易。不過劉銘是一個極端種族主義份子,宗教他很不喜歡佛教……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漢人也不喜歡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