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血曾經試圖和諸侯協商,把銀行開到他們那裏,這樣可以方便南來北往的客商進行交易。
隻是誰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經濟命脈交到別人的銀行裏麵,哪怕銀行會付利息。不過銀行的好處慢慢大家也看出來了,這是在富裕人家那裏拿錢的好道具。
拿了錢,有點常識的人自然會投入到商旅之中,以錢生錢。或許也有些人短視得把錢都用在軍費上麵,打算依靠軍事力量,一口吃成胖子,然後再從那已經趟油的脂肪裏,把一部分戰爭紅利作為補償交給儲戶。
三種新錢幣的兌換率已經被各路諸侯默認,各路諸侯也在學著鑄造這三種貨幣。不過他們卻是按照1:1的比例進行鑄造,卻不知道,劉銘這邊這三種貨幣,摻了別的廉價金屬。
這是必然是,一則是為了提升金屬的硬度,二來則是為了提高溶解貨幣的成本。前者姑且不必說,誰讓這三種金屬都不怎麼硬;後者則是有人會把三種貨幣溶解掉,然後鑄造成金銀銅器進行出售,價格會在三種貨幣本身代表的價值之上。
劉銘也聽說過,清末的時候地方官府收銅錢,隨即把銅錢全部融掉鑄造銅器,賣掉之後以銀兩遞交給國庫。先不說當時銀子相對於銅錢而言比較廉價,且說銅器的利潤,就已經不知道提升了多少。
故而‘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其實也是很有根據的。都不需要貪,僅從最基本的地方入手,就已經是大賺特賺了。
這些24K貨幣被賈詡暗中用北方的錢幣收購,然後回去重鑄之後再拿去出售,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直接狂賺了二十多萬枚金幣的利潤。後來諸侯也反應過來,統一了純度,卻沒有人膽敢降低純度。
蓋因劉銘鑄造這些貨幣的時候,選用的是最佳的比例。低於這個比例的話,三種金屬的顏色就會發生改變,到時候一樣就能夠看出真偽。各地銀行,自然也有借口不收這種垃圾。
錢幣對於整個大漢而言,不過是大漢之中的一抹風浪,或許驚豔卻不過是轉瞬即逝。大家忙著訓練士卒,加強耕種和民生,最多分出點心思研究一下所謂的銀行業。
劉銘的日子也是規律得讓人抓狂,古代沒什麼娛樂,工作回來除了玩女人沒有半點好玩的。最多有幾個孩子可以逗弄一下,不至於活活悶死。
不過,今時今日劉銘到底好是憋不住了,他已經受夠了夥食的問題。
可以說如今他的治下,各種調料和香料自然是不會缺少的。最基本的食鹽、糖、醋和醬油,甚至蒜蔥薑同樣不缺。
誰都知道劉銘有兩大愛好,一個是愛女人,一個是好吃。
前者不需要多說,而且也不會有誰反對,最多讓他別那麼沉迷進去。省得耕耘太多,把牛給累著;後者最多隻能說是別那麼奢侈,畢竟劉銘愛吃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精細,奢華。
誰都知道香料貴,劉銘卻是當成調味料大量使用,故而多多少少有那麼點敗家的感覺。那麼多的錢,放在以前可以擺流水宴讓客人吃上一天的了,可在劉銘府邸裏麵,或許僅僅足夠吃一頓的。
為此,程昱和荀彧也專門勸誡,說要節儉一些,包子麵條吃起來就不錯,米粉涼皮更是酸爽舒服,幹嘛非得吃得那麼奢侈?
劉銘也是無語,這種後世價格說不定比米還便宜的香料,偏偏在這個時代那麼的昂貴。燉上一鍋羊湯,結果就花出去了五枚銀幣,相當於一個搬運工將近三個月的工錢。
茴香、肉桂、孜然……這些在後世已經大眾化的香料,在古代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裏,似乎都是價逾黃金般的存在。這個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少了調味料,這炒菜的花樣自然就要減少,吃來吃去都是那麼幾種用醬油,或者糖醋做出來的菜,這算是一個諸侯,尤其是一個有資格問鼎天下的諸侯,應該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