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圖窮匕現(1 / 2)

兩儀殿上,身穿龍袍的李世民頗為惱怒地在龍書案前來回踱步,在他的麵前跪著渾身塵土,狼狽不堪的大唐兵部侍郎。看著伏地不起,渾身瑟瑟發抖的侯君集,李世民怒哼一聲,沉聲道:「一個薑忘,竟然讓你將四州兵馬喪失殆盡?」

侯君集連忙道:「薑忘麾下是河北最精銳的輕騎部隊,士卒凶悍,勇不可擋。薑忘乃是我朝武狀元,不但槍法精熟,而且雙臂有千鈞神力,疆場上無人能擋。我率領的萬餘人馬皆是新兵,未經戰陣,被敵軍兵馬一衝,立刻四散奔逃。君集雖有誓死力戰之心,奈何有心無力,唯有敗退而回。」

李世民緊走幾步,來到他的麵前,小聲道:「薑重威可是死了?」

侯君急沉聲道:「微臣使計騙入恒州城,已經伺機將那賊子結果。可惜薑忘那廝見機極快,率領人馬突出城池,衝散我大軍陣型,將諸州兵馬殺退,我終於沒有機會收降那三千河北故眾。」

李世民揚起頭,微微一抬手。侯君集如釋重負,暗暗吐出一口氣,從地上爬起來,在龍書案側垂首侍立。

「河北故眾,嘿。」李世民心中百感交集,無可奈何地長歎一聲,「終於還是不能為我所用,可惜,實在可惜。」

「陛下,如今唯有調動靈州駐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破取恒州,掃平叛逆,不能讓河北亂事再起。」侯君集沉聲道。

「事有輕重緩急之分,如今六道兵馬俱在討伐**厥的路上,國內兵馬奇缺,稍有調動,便有顧此失彼之虞,就讓恒州叛軍再苟延殘喘一時。」李世民坐回了龍書案,想了想道。

就在此時,一名金戈武士來到兩儀殿口,洪聲稟告:「啟稟陛下,有兩名自稱從雁門關來的漢子來到玄武門前,稱有緊急軍情呈上。」

「從雁門關來的人?難道不是雁門駐軍的信使?」李世民奇怪地問道。

那金戈武士想了想,道:「那兩個人不像官兵,反而更像江湖中人,俱都渾身浴血,樣子極為狼狽。」

「傳!」李世民一揚手,道。

片刻之後,在數名金戈武士引領之下,兩個江湖豪傑打扮的漢子踉踉蹌蹌地走進兩儀殿,歪歪斜斜地跪在大殿之上。這兩個人渾身上下糊著一層厚厚的血痂,不知道是敵人的鮮血還是自己的鮮血,臉上滿是塵土汗跡,根本分辨不出他們的麵目。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將身子挺了挺,沉聲道:「你們是誰?有何軍情稟告?」

這時候,兩個人中個子較高的一人張口道:「啟稟皇上,我乃少林俗家弟子鄭擔山,這一位是我的結義兄弟峨嵋華不凡。自突厥攻擊雁門關以來,我兄弟二人一直在雁門義助守軍抵抗胡人。」他的聲音沙啞低沉,毫無生氣,仿佛隨時都會斷氣,令人聽著毛骨悚然。

「噢,原來是少林弟子。」唐初之時,李世民曾經被王世充麾下的鄭軍追殺,被少林十三棍僧所救,一直對少林寺有很深的好感,此時聽說鄭擔山是少林弟子,心中先有一番喜愛,話語也變得柔和,「你說,雁門到底出了什麼事?」

「稟告皇上,雁門......失守了。」鄭擔山說到這裏,話裏透出一絲哭音,「栗末來的難民原來,原來是突厥人派來的奸細,他們裏應外合,先破五原,再攻馬邑,代州都督馳援朔州,一去不回。潛進雁門的奸細乘雁門防守空虛,奪取雁門城門,敵人大軍鋪天蓋地而來。雁門守軍兩麵受敵,死守不退,死傷慘重,我十幾位師叔伯死傷過半。我們苦守一天一夜,形勢岌岌可危。我和義弟被派回來求援,當我們好不容易衝出重圍,卻看到雁門關已經失陷,那裏的守軍全軍覆沒,我的師叔伯們......」說到這裏,鄭擔山終於支撐不住,身子伏在地上,放聲大哭。在他一旁的華不凡也淚如泉湧。

「什麼!」李世民從龍椅上猛地站起來,驚道,「突厥有多少人?」

這個時候,鄭擔山已經哭得聲音沙啞,說不出話來。華不凡強忍哽咽,顫聲道:「不隻有突厥人,還有契丹,靺鞨,室韋,回鶻等各族兵馬,足有二十多萬人,結成的大陣綿延數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