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是一種優良的品格,是一個人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綜合反映。沒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樂於吃虧的奉獻精神,就不可能有正直的品格。具有正直品格的人,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敢於挺直腰杆,維護正義的尊嚴。因為,一個正直的人不能把自己分成兩半,口是心非,說一套,幹一套,也不會違背做人的原則,奴顏婢膝。一般來說,正直的人內心的矛盾衝突相對較少,所以才保持了敏銳、清醒的頭腦,無所顧忌地幹事業,並獲得成功。同時,正直的人意味著他們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很強的道德感、服從意識和維護真理的勇氣。
李開複先生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他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李先生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李先生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相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李先生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
李先生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麵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與之相反,李先生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都相當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被錄用,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板並不知道。
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李先生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李先生都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裏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他公司討好的“貢品”呢?
李先生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一個人品不佳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一所大醫院的手術室裏,一位年輕的護士第一次擔任責任護士。“大夫你已經取出了第11塊紗布,”她對外科大夫說,“我們用的是12塊。”“我已經取出來了,”醫生斷然道,“我們現在就開始縫合傷口。”“不行!”護士抗議說,“我們用了12塊。”“由我負責好了!”外科醫生嚴厲地說。“你不能這樣做的!”護士激烈地喊道,“你要為病人想想!”大夫微微一笑,舉起他的手讓護士看了看這第12塊紗布。“你是合格的護士。”他說道。他在考驗她是否盡責、正直——而她具備了這一點。
為什麼這位護士能夠堅持自己的正確看法,並全力維護病人的安全,而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有些人卻做不到這一點呢?首先是因為那些人社會責任的淡化,導致責任擴散。信念不堅定,就容易被權力、權威所左右。其次是人們的是非觀念模糊,好壞不分,缺乏正義的氛圍,不是經常可以聽到正直的人受到排擠的傳聞嗎?再次是個人內心的矛盾衝突,使意誌發生動搖,為名利所困繞,從而對不良現象和行為熟視無睹,等等。
一個人要在社會上做一個真正正直的人是相當難的,正因為難,才顯得正直的人難能可貴,令人敬佩和尊崇。正直所具有的價值,是值得人們為此而努力實踐的。
做一個正直的人,就會去掉懦弱,變得勇敢;就會去掉猶豫徘徊,變得堅定果斷;就會去掉疑慮,變得心地坦然;就會去掉冷漠,變得熱心腸;就會去掉孤獨,帶來友誼、信任和希望。一個人的正直品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在社會實踐中逐漸養成和鑄就的。一是要鍛煉自己,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做到完全真誠,不講假話;二是要在個人獨處或麵對某種誘惑時把握住自己,不違法違紀;三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出來伸張正義,不臨陣退縮;四是要在名利得失麵前經受住考驗,不見利忘義,喪失良知。善良的人們都期待著正直的風氣更加濃厚,正直的人越來越多;正直的人不失其正直的品格,更加正直;埋怨別人不正直的人,首先自己要正直起來,以實際行動去影響他人,讓更多的人正直起來。
隻要人人都能做到正直,整個社會的正直風氣就不難形成。推崇我們正直的品格吧,不要為世俗的偏見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