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提升做人的高度(14)(3 / 3)

顧準的座右銘是:“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一次,女同事張純音與顧準爭論:“別人要是打了你的左臉,你再將右臉遞上去,完全是一種奴隸哲學。我的觀點是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以眼還眼。”顧準答:“人類社會正是因為有強烈的報複之心,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才總是鬥爭不已。如果大家都有寬容仁愛之心,這個世界會好得多。”

經曆過風和雨,才能領悟到人生的苦和樂、愛與恨,才知道人生中應該忘記什麼、記憶什麼,放棄什麼、學會什麼。最該忘記的是你曾幫助過的人,最應該原諒的是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最該放棄的是名利得失,最需要學會的便是寬容別人。

寬容了別人,等於善待了自己。它能使自己的生活變得輕鬆、快樂。

有容納的超凡雅量,心胸會更廣大

不需多加論證,作為一個理智健全的人,特別是一個希望逐漸完備自己人格的人,總是要有點雅量的。雅量,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修養程度的重要標尺之一。

當你手握足以致人啞口無言的權柄,身處令人讚不絕口的高位,而麵對尖銳的批評逆語時,你是否能夠做到不怒目橫眉、暴跳如雷呢?

1961年初春,那是一個有名的困難時期,劉少奇主席回故鄉湖南的花明樓視察。沒想到,少奇同誌親眼目睹電線杆上貼著張紙條,上書:“我們餓肚皮,隻怪劉少奇,打倒劉少奇!”在狠抓階級鬥爭的年代,這張“反動標語”著實讓省市政府緊張萬分。不到半天,案子偵破:是花明樓10歲學生肖伏良書寫。根據領導指示,學校決定開除肖的學籍,追究其班主任的政治責任,對全校學生摸底排查以防後患。然而,一直關心此事的少奇同誌得知真相後,斷然否決上述決定,並把肖伏良請來麵談。當聽說肖一家吃不飽飯,媽媽得了水腫病後,少奇同誌說:“小孩子天真無邪,把廣大群眾不敢說的話和盤托出,寶貴得很呀!”還說:“人家總是有牢騷才發,幹部該罵才罵嘛。動不動就批鬥、判刑,哪個還敢講真話?!少一點懲罰,多一點體恤,才會有人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麵!”肖伏良沒想到,他的“反動標語”不但受到表揚,還換來王光美領他去吃了一頓飽飯。

我們為少奇同誌的雅量而動容……

《尚書》裏說:“一定要有容納的雅量,道德才會廣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辦得好!”如果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稱心的事情,立即氣憤感慨,這表明其人沒有涵養,同時也是福氣淺薄的人。所以,“發覺別人的奸詐,而不說出口,有無限的餘味”。

應該承認,有些高貴品格是普通人畢生企望但不可能達到的,可人的雅量卻是完全能夠通過修煉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隨心所欲”的。

人難免與十分討厭的人偶然狹路相逢,盡管有人可以裝作很隨便的樣子,竭力扮瀟灑樣揚長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會那樣去做,而是沒有絲毫裝模作樣地緩緩笑迎著對方漠然的臉孔和布滿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擦肩而過。這些人輕鬆地抹去了粗魯的傷害與侮辱的陰影,用友好的陽光裝滿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濃烈。

當挫折、誤解、嘲笑等迎麵而來時,相信並依靠個人的雅量吧,那是驅逐並能夠戰勝這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忠實朋友。

豁達大度是一種至高的做人境界

豁達也有程度的區別,有些人對容忍範圍之內的事會很豁達,一旦超出某種限度,他就會突然改變,表現出完全相異的反應。最豁達的人,則具有一種遊戲精神,將容忍限度擴大。

豁達才會贏得擁戴,一個領導者必須有大度的心胸,才能容下形形色色的下屬、各種人的脾性和工作中的各種壓力,站在自己事業的高處。

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坐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定睛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後者是用脊梁來承接他的。小和尚倉皇離去。以後的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著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而是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幹年後,他成為這座寺院的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