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一當上宰相,就又起了歹心。他打算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絕開來,使皇帝隻聽他一個人的主意,以便獨攬大權。有一次,他把負責進諫的官員們召集起來,對他們說:“現在皇上聖明,做臣子的隻要按皇上的意思辦事就行了,用不著七嘴八舌議論不休。你們沒看見皇宮前做儀仗用的馬嗎?它們吃的飼料相當於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如果哪匹馬不聽話亂叫了一聲,就會被頃刻牽出去不用,以後就是再後悔也來不及了。”有一個諫官不聽李林甫的話,上奏本給皇上提建議。第二天,他就接到聖旨,被降到外地做縣令了。從此以後,朝廷裏幾乎沒有人敢向唐玄宗進諫了。
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中名聲很差。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的,他都想方設法排擠掉。他要排擠一個人,表麵上不動聲色,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還笑臉相待,但背地裏卻暗箭傷人。
當時,有一個很有才幹的官員名叫嚴挺之,受李林甫排擠,在外地當刺史。後來,唐玄宗突然想起了他,就對李林甫說:“嚴挺之還在嗎?這個人很有才能,還可以重用。”李林甫假意殷勤道:“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就去探聽一下。”
退了朝,李林甫連忙把嚴挺之的弟弟找來,對他說:“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見皇上嗎?我有一個辦法可以達成他的夙願。”嚴挺之的弟弟見李林甫這樣看重他哥哥,當然十分感激,連忙請教該怎麼辦。李林甫說:“隻要讓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說他得了重病,請求回京城來看病就可以了。”
嚴挺之接到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著奏章去見唐玄宗說:“真是太可惜了,嚴挺之現在重病在身,不能再為國家出力了。”
唐玄宗一聽,隻好作罷。
李林甫就是這樣,表麵充好人,實際上笑裏藏刀,暗藏禍心。當時的人們都評價他說:“嘴上像蜜,肚子裏藏著刀。”
李林甫用他的“眯眼菩薩”策略,迷糊住了唐玄宗,禍國殃民,陷害忠良。也正是因為唐玄宗沒有識破李林甫的“眯眼”麵目,才犯下不少錯誤。
“眯眼菩薩”之所以可怕,是因為他們外邊披了一層皮,不是本來的麵目。人總是傾向於做容易的事、聽好聽的話,而“眯眼菩薩”正好投其所好,因而危害更大。“怒目金剛”過來,人們都知道這不是善茬,應戰還是退避自己心裏清楚,至少事情是擺在台麵上的,而“眯眼菩薩”過來,我們往往認為他是好的,實際上他是迷魂湯,是毒藥,我們毫無防備地喝下去,就會傷了自己。
“老人家”教導我們:
我們平常所說的“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笑麵虎”等等都是“眯眼菩薩”的另一種說法。生活中有些人確實城府極深,他們對你有歹心,卻並不馬上表現出來,情緒控製能力很強。他們會采取長期戰略,等積累到一定程度,完全有把握的時候,就會狠咬你一口。“眯眼菩薩”更可怕的一點是他們會寵著你的壞習慣,誘惑著你的壞習慣不斷發展,會為你人性中惡的一麵的發展提供溫床,這樣你最後就會受製於他。因此,生活中我們要不斷加強自己的修為,提高自己的反省能力和認識自我的能力。我們不能寄希望於生活中沒有“眯眼菩薩”,隻能寄希望於我們通過自己的修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看透那些居心不良的眯眼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