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風雪別離終有回(1 / 2)

常熟城的冬季秉承了亞雲王朝北方的一貫的寒冷,大雪追隨暴風,黑雲加裹烏光,像隻野獸般橫亙在東陸鎮的南方,雖然這裏是亞雲王朝的北邊境,但絲毫看不到寬闊的驛道,高築的邊牆。萬裏雪原加上常年頻現的烏光,讓這座城與鎮仿佛被人遺忘。

這裏的祖祖輩輩沒有經曆過烽火擂鼓,卻和孕育了自己的土地奮鬥了無數年。與亞雲王朝每年這時的夜夜笙歌杯光熠熠不同,堅毅,果敢,無華是這片荒蕪的邊陲賜予人們唯一的冬幕節禮物。

嗚咽的寒風吹起小鎮酒館的酒牌卻依稀聽見豪爽的笑聲,鐵匠鋪濺起的火花隨風起舞……

東陸鎮北60裏雪原深處方正的石碑是亞雲王朝的國境石,這座不知何種材質何年做成的如人高的石頭,和東陸人一樣,默默守衛著亞雲國。

東陸人親切的稱呼它為北石,卻沒有人知道它的曆史,仿佛亞雲王朝千年立國之初就已經存在。

石旁有座鬆木棚,簡易卻牢固,謂之守石。

東陸人從阿火出生很久之前就有這個習俗,每年都會在小鎮即將成年的男性中由小鎮教學先生挑出一位駐守國境石一年,直至下年新選之人替換。雖然教學先生隻教識字,很多年裏不見得會有第二個,但這一屆的教學先生除了滿頭白發讓人信服之外,博學健談更令小鎮所有人尊敬。

東陸鎮的教學先生從來不是東陸人,近乎每過百年就有一位不知從何處而來的旅者來到東陸,自稱教學先生,他們教東陸人識字,幫東陸人捕獵。

至於這一位,則更是教會了小鎮王大媽用東陸鎮七十裏外的鐸拉深林中隨處可見的小葉草做濕唇水。這讓常年處在寒冷裂唇的王大媽欣喜若狂。阿火還記得在小時候偷用王大媽的濕唇水後,被她含著冷風的唾沫星子和利索的粗腿趕進雪原的場景。

阿火全名陳火,也是教學先生起的名字,聽隔壁李嬸說是因為他出生那年他爸的鐵匠鋪忽然起火,半座鋪子在狂風中被燒塌,遂單名火。雖然名是教學先生起的,這些年也教會了阿火很多別的孩子都不曾學的東西,但此刻在守石棚裏雖不至瑟瑟發抖但亦覺寒冷的阿火依然對滿頭白發的先生碎念不停。

上個月剛滿17歲愛笑的他,是這一年被教學先生挑出的守石人。一人獨在的雪原,冷寂艱苦,每過七天,小鎮上的人就會送來吃用,或果脯或肉片,一件衣服、一把獵刀和兩小塊生火石便是全部。

為何如此,阿火曾問過父親,父親轉述而答曰:“守石,守之為心,鍛骨為石。”

且不說單純的小鎮少年是否懂得其意,但擁有兩塊生火石的他已心滿意足。說到生火,則是對於東陸鎮的男孩來說,隻要有塊生火石,就連以前整天追在阿火的屁股後麵愛流鼻涕的三胖都能輕鬆搞定。

每月月中,守石人都可回小鎮一次,不是因為東陸人的成人禮不夠殘酷,而是每月月中都是烏光最盛的時候,雪原無垠的烏雲在此時仿佛會讓人格外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