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陋室茗”上(1 / 3)

與老板商量後,我正式的進入了這家店,店名為“陋室茗”。我沒有對店裏裝潢進行多大的改變,隻是請人燒製了一整套的茶具。不是我不想改變而是因為我對這方麵不在行而且擔心照搬現代文化會引來‘蝴蝶效應’。那就不好玩了。

“我要對茶館銷售的東西進行改變。首先增加茶點,再次請一些文人墨客來我們這來打響我們知道知名度,最後進行宣傳,讓城裏所以人都知道我們陋室茗。”我對老板賀伯進行了交代。

“可是什麼是茶點啊?那些文人怎麼請?宣傳是什麼?”一連串的疑問,我無奈的搖頭,終於知道代溝是怎麼產生的了。

“這些我來就好了。弄好了我再跟你解釋。”

我進入了廚房,看了看灶台有些無語,要是有烤箱就好了啊。看來隻能是中式的了,我讓賀伯做的烤箱還沒弄好,先弄幾個湊合了。我想到了以前在家吃過了.香芋卷,隻要有雲吞皮(餛囤皮)、芋頭約、葡萄幹、蜜糖就可以了,這些東西裏就葡萄難搞點就用其他的水果代替。芋頭去皮蒸熟,壓爛加入果丁和調味料拌勻。在雲吞皮的一角掃上清水,使容易粘口,把芋頭餡放在雲吞皮上,包成小卷。用鑊燒滾三杯油,放下芋卷炸至微金黃色,瀝幹油分,排在碟上,澆上蜜糖便成。做起來很容易,而且因為假如了水果所以夠新。但我把弄好的東西給店裏的小二趙虎看的時候,把他驚住了。

然後我又相繼的把水果沙拉,中式蛋糕還有蛋塔等小點心端出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稀奇的看著。

“吃吃看,我的手藝。”我將東西擺上了桌子。

“好好吃哦。”有人叫了起來。

“好漂亮還這麼好吃,我真的一輩子都沒見過誒。”

我找了幾個還算能幹的丫頭,把茶道的東西教給了她們,讓她們在店裏給客人演示茶道,讓客人把喝茶當成一種藝術,而不是單純的解渴。

忙了一天,我做在店後麵的別院裏,看著天上的月亮,又是十五了。不有的想起了劉長卿的《彈琴》泠泠七弦上,靜聽鬆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不由得低吟。

“好詩,可惜有點傷感啊,公子這是在感歎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啊”賀伯突然出現讓我有點意外“公子的思想的確非常人所能理解啊,高處不勝寒。”

“賀伯玩笑了,我哪有什麼才華啊,不過是以前看過的詩詞,信口胡說罷了,還讓您見笑了,慚愧啊。”想起了這首詩多少是因為自己和古人的代溝啊,知音難得啊,但還是不足與人道。

“阿仁啊,我也這麼大年紀了,見過的也不少啊,你啊,非池中物啊,何必在這小地方耽誤啊。不如趁年輕搏個功名,將來忠君效國,幹一番事業光耀門楣。”賀伯的語重心長倒讓我哭笑不得,我不是這的人,忠君非我君,效國非我國,孤身一人,又何來光耀門楣這一說啊。

“賀伯,您不用操心可,明天開張可有得忙了,這幾天讓店裏的小二發了好多傳單。城裏很多人都知道我們茶館了,明天肯定有很多人好奇前來看,您可得好好休息,應對明天啊。”我當初唯一的條件就是不參與店裏的日常經營,我不喜歡麻煩。

“好,但你講的那個請文人來的事還沒辦呢。”一說到茶館賀伯就緊張起來了。

“您讓人把這首詩弄好,掛在正堂,那些文人自然會來看的。”以口傳口,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

我把宋代詩人秦觀的《茶》寫給了老板,借用一下,應該不會有人知道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