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代替不了金錢
理財大師博德·雪佛說:“金錢當然不能替代愛情,但是,愛情也不能代替金錢。”
盡管現在的女人大多比較實際,會把“有錢”作為選未來丈夫的一條重要標準,但仍有不少人會癡情地說:“隻要他對我好就行了。”更有一些女人,明明下決心要找有錢的男人,可等到真的遇到了有感覺的人,又會立即把現實丟在一邊。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矛盾的表現,是因為她們對愛情和金錢的關係沒有很好的認識。她們總認為,錢是錢,愛情是愛情,兩者隻能選擇一個;真正的愛情與金錢無關,而有錢的男人多半花心、不牢靠。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找到了一個有錢的男人,人們常常會懷疑她對他有幾分愛情,認為她是看上了他的錢才和他交往的。但是,這種看法隻是一種錯誤的二分法的觀點。實際上,愛情與金錢,不是有一樣就可以的。愛情與金錢互相依存,我們要尋找二者之間的平衡點。
都說:“貧賤夫妻百事哀”,愛情不能當飯吃,最多能使吃飯變成高興的事情罷了,但是你不能保證你今後的每頓飯都是高興的。沒有錢、物質貧乏是一個問題,有錢但不快樂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同時需要愛情和金錢。
但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女人們一麵羨慕那些有錢的夫妻,一麵又艱辛他們的感情總有一天會破裂。無疑,是有一些這樣的夫妻,但如果把他們的關係鬧僵完全歸結為錢的問題,就是一種偏見。
你也許說了:誰不想嫁一個既有錢又愛自己的老公呢?可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哪那麼容易找啊!有錢的人多的是,可是能保證能夠他愛你嗎?嫁個普通人,踏踏實實的過日子,不也挺好嗎?
但話說回來,正如作家趙趙所說:你沒嫁過有錢的男人,怎麼就知道他們不能和你踏踏實實的過日子呢?那些有錢的成功男人,他們哪一個不是經過辛辛苦苦的奮鬥才有今天呢?辛辛苦苦地奮鬥了那麼多年,不就想好好的享受家庭生活嗎?看看楊瀾和吳征、鄧文迪和默克多,她們哪一個不是在踏踏實實的過日子?隻不過他們的踏實包含著更為舒適而已。
我們要嫁的,絕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種生活。世上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愛情,整日為錢發愁的生活隻會讓你們的爭吵越來越多,情趣越來越少,耐心越來越少。愛情也會在貧賤中慢慢消逝,你會變成一個有著滿肚子不滿和委屈的怨婦。
你需要的,是一個安穩的避風港,需要一個成熟的男人來愛你,需要超出物質的限製去享受生活,而不僅僅是艱難的生存。
那麼,到哪兒去找有錢的成功男人呢?每天早出晚歸,為那點少得可憐的薪水奮鬥,周圍隻有同樣急火攻心的同事;下班後擠公共汽車,旁邊的男士為了搶一個座位毫無風度、毫不客氣的把你擠到一邊;好不容易有個周末,累的渾身像散架一樣,就想舒舒服服睡個懶覺……那個人怎麼才能有機會遇到呢?
很多女人都浪漫的認為,能在茫茫人海中與夢中情人偶遇,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樣的愛情才會幸福得刻骨銘心。就像張愛玲所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在一個街頭偶然遇到那個他,當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這樣的機緣畢竟太少了。要想得到自己的幸福,還需要你主動去尋找。
很多人對相親、參加單身舞會、去純粹的“找對象”網站等這些帶有目的性的尋找男友的方式很是抗拒,認為這樣也太沒麵子了,好像沒有一個人追求自己,隻好自己去尋找了。她們認為,女人太主動了不是一件好事,將來會吃虧的。但是,你這樣等、等、等,等到什麼時候才能遇到你的白馬王子呢?
沙沙是一個外表柔弱、內心堅強的女人。她在24歲時還沒有自己的男朋友,就下定決心不拘形式地去解決這個問題。嫁人托人介紹的相親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去,一些高檔的聚會她積極的參加,並讓一些層次比較高的朋友替自己留意“合適的人選”。她還去一些交友網站,列出自己的交友條件。結果,想跟她交往的優秀男士還真不少。她選了幾個中意的,開始在比較安全的地方(比如家附近,有時也讓好朋友陪著)和對方見麵。這樣一連見了幾個,最後還真的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男的很帥,年薪高,家境又好,房子早買好了,什麼都不用沙沙操心。
還有一些女人,遇到差不多的男人先暫時交往著,準備將來遇到有錢又優秀的男人再和現在的男友分手。豈不知,兩個人在一起時間長了,就是在不怎麼滿意的人,也漸漸對他產生了感情,變得難舍難分,結果就真的和他在一起了。
現實生活中,很多這樣“騎驢找馬”的女人,結果最後馬沒找到,卻把自己的一生生生地栓在了一個不太中意的男人身上。
從男人的角度看,盡管你隻是把你身邊的男人當做避風的港灣,但在別的男人看來,你已經是名花有主。無主的名花多得是,誰還會自尋麻煩橫刀去奪一個並不太了解的女人呢?如果這個優秀的男士是你現在的男友的朋友,即使他對你有好感,也會顧慮到“朋友妻,不可欺”,而不會展開對你的追求。就算有這樣的勇士,就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可現實中的男人又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