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網開三麵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孔子
夏朝末年的國王夏桀,荒淫殘暴,整日吃喝玩樂,恣意搜刮老百姓的錢財,又連年征戰,並用殘酷的刑罰鎮壓人民的反抗,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都希望夏桀早一天死去。
誰能帶領人民來推翻夏桀的統治呢?商湯勇敢地擔起了這重任。
商族是居住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湯是商族始祖的第14代孫。目睹夏桀日益失去民心,商族的勢力又一天天地強大,湯便決心從北方南下,推翻夏王朝,救人民於水火。
商湯是一位仁慈善良、愛惜百姓的首領。他深知,要推翻夏桀的政權,不能單靠武力,首先要爭取民心,使天下的百姓都樂意歸附,天下的有才能者都能輔佐他。
一天,湯到郊外出遊,看見一個人從四麵架起網,然後,便向天禱告說:“願來自天下四方的飛鳥,都落入我的網中!”
這時,正在天空自由自在飛行的小鳥們,不知不覺進入捕鳥人的網中,左衝右突,怎麼也衝不出去,不時發出“啾,啾……”的哀婉啼叫。
湯看到這種情景,心裏很有感觸,便上前對捕鳥的人說:“喂!你這樣捕鳥,是會把天下的飛鳥都捕盡的。”湯命令手下的人撤去三麵網,隻留下一麵網,然後向上天禱告說:“想從左麵飛去的鳥,就從左麵飛走吧!想從右麵飛去的鳥,就從右麵飛走吧!那些亂飛的鳥,隻好進入我的網中了。”
商湯網開三麵的故事,很快便在夏桀統治下的各國傳開了,人們都說:“湯的德行太高尚,連對禽獸都有一副仁慈的心腸,更何況對於百姓!”
從此,各諸侯國的人都企盼商湯能夠早日成為自己的君王。
不久,商湯起兵征討夏桀,鋒芒直指葛國。葛國是湯的鄰國,國君很放蕩,甚至不祭祀祖先。湯知道後派人責問葛國國君:“你為什麼不祭祀祖先?”
葛國國君葛伯回答說:“沒有祭祀用的牛羊啊。”
湯便派人送去牛羊,可葛伯卻把牛羊宰殺吃肉,還是不祭祀先祖。湯又派人問道:“你為什麼還不祭祀?”
葛伯說:“沒有祭祀用的粟米。”湯又派民眾前往葛國為葛伯種田,還向老人和小孩贈送食物。這時,葛伯率人乘機搶奪酒食粟米,誰不給就把誰殺掉。有一個孩子得到贈給的米肉,也被殺死。
商湯出兵討伐葛伯,在當時影響很大,各諸侯國的人都說:“商湯討伐葛伯,不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富有天下,而是為百姓報仇。”
商湯討伐葛伯得到了各國人民的擁護,這為他推翻夏桀的正義戰爭開創了十分有利的形勢。商湯從起兵伐葛到最終推翻夏桀王朝,先後共進行11次征戰。當商湯率兵從東麵征伐夏桀的時候,夏桀西麵屬國的人民就有怨言;從南麵征伐夏桀的時候,北麵的人民也有怨言。他們都說:“湯為什麼不先來討伐我國的昏君,把我們排在後麵?”各諸侯國人民盼望商湯的到來,就像久旱盼甘霖。
商湯的軍隊紀律嚴明,凡是商湯討伐夏桀的軍隊所經過的地方,趕集的人照舊進入市場,鋤草的農夫依然在田間耕作,絲毫不受驚擾。商湯討伐暴君,慰問百姓,猶如旱季降雨,天下百姓無比喜悅。
商湯捕鳥網開三麵的故事,體現出他對當時人民所遭受的苦難非常同情。他向葛國的老人和小孩贈送酒肉粟米,因為無辜的兒童被殺害而討伐葛國,這使他贏得了民心。因此,他的軍隊所向無敵,終於推翻了夏桀的殘暴統治,建立了商王朝。
周武王團結民心興周滅商
上下同欲者勝
——孫武
武王,名姬發,文王次子。因文王長子伯邑考被商紂王殘殺,所以,文王病死了,由他繼位。
姬發繼位後,繼續任用薑子牙為國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奭為助手,進一步整頓內政,團結各種勢力和人士,不斷增強軍力,為興兵伐紂做好準備。
繼位第二年,周武王姬發在孟津(今河南省孟縣南)大會諸侯,檢閱伐紂的軍容和士氣。到會的有800多個小國諸侯,軍旗招展,戰車成陣,刀槍閃光,威武雄壯。在周武王討紂滅商的旗號下,各國諸侯軍同仇敵愾,眾誌一心,進行了大規模的征戰演習,增長了武王出軍獲勝的信心。
2年後的春天,周武王親自率領戰車300輛,虎賁(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聯合各小國的兵力向東進軍,出潼關、渡孟津,在黃河北岸駐紮,戰旗蔽日,鼓角震天,聲勢浩大。
為了增強兵力,周武王還在孟津會合庸、蜀、羌、苗、微、盧、彭、濮8個西南部族,聯軍並陣,相互呼應,共同戰鬥。大軍進至距商都朝歌70裏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又舉行了威震四方的誓師大會。刀槍林立,軍容肅然。周武王登上誓壇,宣讀名叫《泰誓》的誓詞。他兩眼炯炯,聲如洪鍾,對全軍將士說道:“商紂王昏庸殘暴,專橫狠毒,雖然有億萬奴隸,但全國上下離心離德,思想不統一,信念不一致,步調不協調;我有治國能臣10人,思想統一,信念一致,為伐紂滅商千軍萬馬英勇向前!”他望著如林如雲的戰車和士兵,又慷慨激昂地勉勵將士:“大家要團結一心,為同一目標戰鬥,一定會取得勝利,一定會建立功勳,並讓天下永享太平!”士兵們聽了激蕩人心的誓詞,備受鼓舞,鬥誌大振。周軍與商軍大戰於商都郊外,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