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後重逢(1 / 3)

上元節長寧掃興而歸,不久就到了她的出嫁之日。再不甘心,她也不得不穿上嫁衣,同盧修遠成了親,搬去了大明宮外的公主府。

丹菲因為不是陪嫁宮人,並知道婚禮情形如何。不過長寧公主出嫁必然是僅次於太子大婚的盛事,顯然會極盡奢豪鋪張。

阿姿陪嫁走了。這個女孩雖然往日喜歡打聽丹菲的私事,可也給過丹菲不少關照和陪伴。如今她去了公主府,丹菲不免覺得有些孤單。

長寧出嫁後,仙居殿中留下的宮人就重新分配過。丹菲早就被通知她將要被分去了張美人的殿中。

張美人和王賢妃是同一批入的宮,都是地方小官之女。張美人並不受寵,生了個兒子都還隻是美人位分,完全比不上隻有一個女兒的賢妃。這位晉王今年十二歲,年紀尚小,還未開府,在宮中同母親居住。

伺候一個失寵的宮妃並不是一份肥差,不過丹菲覺得若要低調生存,跟著個不受寵的主人卻是最明智的。安排她這份差使之人,想必也是報著這個想法。

丹菲很快就收拾好了不多的隨身物品,跟著女史離開了仙居殿,前往張美人居住的承香殿。

張美人是個豐腴溫和的婦人,頗有幾分憨厚之氣,在這遍地是人精的宮中是個異數。晉王似母,養得白白胖胖,是個整日樂嗬嗬的沒心沒肺的小胖子。他不受聖上重視,又不見的多機敏聰慧,韋皇後也懶得提防他。張美人因見著太子那廢物模樣,怕兒子步兄長後塵,便專心督促兒子讀書。偏偏晉王活潑好動,喜歡舞刀弄劍,整日都被張美人訓斥責罰。

張美人和氣,晉王單純,伺候這對母子可比伺候長寧一人都要輕鬆許多。丹菲很快就適應了承香殿中的生活。

而日子一旦平靜起來,便會過得飛快,一眨眼間,春天就已經到了。

長寧苦等了月餘,卻沒有等來半點崔景鈺後悔的消息,自己才後悔了,卻是哭都來不及。聽聞她和盧修遠夫妻感情也很是冷淡。長寧不屑盧修遠,盧修遠也隻把她當作金像供起來,自己閉門讀書。

而不論長寧再怎麼詛咒孔華珍,崔孔兩家的婚事還是如約舉行。

這場婚事低調卻莊重華貴,新娘的十裏紅妝和新郎的俊美儒雅,都做了長安人很長一段時間內的談資。

婚後,崔景鈺和孔華珍相敬如賓,人人稱道。隨後,崔景鈺帶著新婚妻子啟程赴任,離開了長安。

崔景鈺走後,春雨悄無聲息地降臨了。空氣濕潤,樹葉冒出嫩綠的新芽。先是早春的櫻花,之後是梨花、杏花、海棠、桃花……大明宮霎時回春,陷入了花的海洋之中。

高慶公主和惠陽公主相繼出嫁。而北地,張齡玉將軍旗下幾員大將率兵深入草原攻打瓦茨王庭。打頭陣的,就是寧遠將軍文默。

得到消息那日,丹菲在夜裏悄悄地朝著北方叩拜祈禱。春雨沙沙聲中,她似乎聽到了崔景鈺離京遠去的車輪聲,聽到了北地金戈相擊的廝殺生,這些聲音交替出現,讓她不得安眠。

丹菲覺得自己變得有些多愁善感起來。這讓她自己很不習慣。她一貫是最爽利灑脫,最沒心沒肺的一個人才對。

到底是什麼,給她心上添加了沉沉的負擔?

而今年注定了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先是春季入夏的時候洪澇成災,南方多處地方受災嚴重。北方卻是遇上了二十年難見的大旱。到了秋天,南方補種稻子還未成熟,北方則鬧起了蝗災。

不過宮中依舊一派富足祥和的景象,千裏外的百姓挨餓,與這些貴人們毫不相關。唯獨丹菲聽到那些個地名時,不禁有些擔憂不安。

因為其中一個鬧蝗災之地,似乎就是崔景鈺擔任縣令的地方。

崔景鈺那個瓊枝玉樹一般的矜貴公子,做個縣令管理民生就已教人想象不能,更沒法設想他如何處理蝗災。

後來丹菲才知道,崔景鈺這縣令麵臨的困難還不止這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