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和負麵習慣斷、舍、離(1)(2 / 3)

沒有人天生果斷,判斷時機需要一雙慧眼,要靠時間和經曆慢慢磨煉。但一個遲疑拖遝的人終身與果斷無緣,他們把瞻前顧後當做周全,他們追求的是安穩。而那些胸懷大誌的人,總是盯著更高的目標、更好的機會,默默積蓄力量。時機一到,該出手時就出手,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總能比別人捷足先登,品嚐到勝利的滋味。

安於現狀並不是知足常樂

茱蒂是父母的獨生女,父母到了四十多歲才生下這個女兒,他們如獲至寶,對茱蒂關愛備至。就連走路的時候,母親也要小心地一遍一遍叮囑:“要看準腳下的路,要看準腳下的路!”茱蒂從小就養成了低頭走路的習慣。

鄰居們對茱蒂的母親說,孩子總是低頭走路,會看不到前麵,也看不到上麵。茱蒂的媽媽說:“隻要她不絆倒就是好事!”於是,茱蒂低著頭走了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她從不認為低頭走路是一件壞事,即使周圍總有人說,抬起頭吧,你身邊有美好的景色,她也依然為了自己不摔倒,小心低著頭,看著路。

茱蒂的父母老來得女,難免對女兒過分溺愛,他們怕孩子摔倒,在他們看來,女兒的平安最重要,不抬頭走路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儀態甚至心理,但他們更怕孩子不小心摔出個三長兩短。這種小心翼翼的心理造成了他們隻希望孩子低著頭走最安全的路,茱蒂不敢冒險,也沒有抬頭看風景的意識。在她的思維中,低頭走路是最好的,不絆倒就是一件好事。

太過禁錮自己的人,會失去了麵對現實的勇氣和能力。契科夫有一部著名小說叫《套中人》,主人公名叫別裏科夫,是個循規蹈矩得過了頭的人,他把“不要惹出什麼事端”當做口頭禪,要求自己和所有人都要遵守規則,不能越雷池一步,發現身邊的人有一丁點出格的舉動,就要惶恐不安。他每天穿著套鞋和雨衣,他的家裏像個不透風的棺材。他終日生活的恐懼中,就怕出現什麼意外改變了他的現狀。最後,別裏科夫死在自己的家中。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安於現狀的人,當別人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他們會有理有據地反駁說自己的生活很好,他們就喜歡過現在的生活。在旁人眼裏,他們膽小而拘謹,害怕作出任何一種改變。盡管他們安慰自己說“知足常樂”,但真正的知足並不是無所作為、原地踏步,而是在現實的基礎上向上走一步,向前進一些。安於現狀的人希望時間是靜止的,永遠保留住此刻的安寧,任何事情都不要變壞。一旦意外來臨,他們不堪一擊。

20世紀90年代初,馬傑是一家工廠的車間主任,在下海浪潮的影響下,他辭去工作,準備做小本生意。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好好的鐵飯碗為什麼要丟掉?馬傑卻很清醒地看到,工廠連年經營不善,機構臃腫,雖然現在工作清閑,又能拿死工資,但留在這有多大發展?不如趁現在另謀出路。

在同事們都在工廠摸牌混日子的時候,馬傑辛苦地在外邊擺小攤,後來又去廣州批發服裝。別人都說他瞎折騰,他也不解釋。後來,隨著政策的改變,工廠倒閉,所有工人下崗,沒了出路,那時候的馬傑已經成了小老板,吃穿不愁,有房有車。

做人要有遠見。俗語說,“眼前無路想回頭”,人如果走到“無路”的地步,就再也回不去,隻能在走路的時候時時留意前方的狀況,思考可能遇到的危險。這就要說到每個人都要有的“危機意識”,最簡單的做法是什麼事都要為將來考慮,要及時看清現狀,不要因為現在的富有就忽略了將來的貧窮,不要因為現在的健康就無視可能出現的疾病。也許你不能帷幄千裏,神機妙算,至少不要鼠目寸光,隻盯著眼前,從不想未來。沒有危機意識的人,總會在現實麵前吃大虧。

即使現狀很安穩,很幸福,也不要掉以輕心,因為“現狀”隻代表此刻,隨時都有改變的可能,安於現狀的人就像在低頭走路,也許看到了腳邊的石頭,卻不知道前方駛來一輛車。更可怕的是,當安於現狀成為一種心態,生命的步伐就會停止,人們就會習慣碌碌無為,不思進取。要追求生命的長度,就不能讓它停在一個點上,要看得更遠,想得更多,做得更好。知足不是在原地打轉,看到所有人走在自己前麵,而在於前進的每一步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