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話 紮西郎(1 / 2)

理縣,紮西郎鎮的一家小旅社,這天中午來了一個奇怪的住客。

這是十四歲的小央金,或者說,小若木。

她隻身出行,來到紮西郎,熟門熟路的徑直住進了一所簡陋的旅社。旅社的招牌上寫著“幸福家庭旅社”。

這家旅館是個家庭旅社,旅社的主人沒文化,招牌的名字取的不好,有歧義。

看起來,這像是一家名叫“幸福家庭”的正規旅社,其實他的原意是擬作名叫“幸福”的一個家庭旅館。

家庭旅館,便是那些房屋家私有了大量富餘,而又不願意讓這些物資閑置,這樣的勤快老倆口,他們便會開出一些最最樸素的小旅館。

在大力想要發展旅遊業,卻又一時無法有效招商引資,無法興建正經酒店的那些小地方,這樣的夫妻檔小旅社比比皆是。這些家庭小客棧,得到了政府傾向上的支持,便很容易辦到行業執照。

中國人一向迷信“人氣”這個東西,一間屋子,三年沒人住,人氣不足,通常便會有些不妥。

所謂不妥,便是指的鬧鬼,撞邪,遇祟。

幸福小客棧的老板夫妻是一對漢族老人,大爺姓胡,大媽姓秦。他們養育的三兒四女此刻都踩上了改革開放的浪梢頭,遠遠的移居去了外地,最遠的去了加拿大,最近的在數百裏之外的成都。

子女們對父母還算孝順,也曾試行過輪流贍養製,將老倆口接去溫哥華,北京,上海,深圳和重慶,成都,分別生活過一段日子,那時,幸福小客棧還不是一家客棧,那時,一幫販賣冬蟲夏草的商人跟胡大爺簽下了二十年的租約,租斷了胡家的老宅大院。

老兩口在外地的各大城市休閑漫遊了好幾年,始終過不慣,始終念叨著葉落歸根,始終擔心自己會死在外地,魂魄永遠找不到回家的路。

於是老兩口便回到了紮西郎。

這時,二十年的租約遠遠未滿,而胡家大院裏卻荒無人煙,那班蟲草商人似乎有好幾年沒有光顧此地了。經濟上,老胡倒是不吃虧。他預收了房款在先。那幾乎都快等於賣掉這片產業的價錢。

雖然經濟上不吃虧,老胡的心裏還是辣辣的疼。他心疼的是閑置多年的房間裏沒人氣。家私都受了潮,透出一股腐敗氣息,一切鋪籠罩被也都沒經過翻曬,全都變得沉重死板潮濕黴臭。

老胡瞧在眼裏,疼在心裏。他發誓再也不全套出租這片宅院。他要親自看守,不能讓人糟蹋了曾經多麼美好的一個家園。想當年,胡爺和秦媽,曾經是出了名的勤快,是特別會過日子的人,鄰裏交口相讚,奉為楷模。

曾有一戶張家的媳婦兒,因為不會持家,被她的婆婆教訓道:“你看看,看看人家秦媽家裏多會收拾,媳婦兒,你隻要學到人家的一半,我就燒高香拜謝祖宗賜福!”

老胡回到紮西郎,他挽住老伴兒的手,想要光複昔日的榮華。

於是,這家名字叫做“幸福”的家庭旅社便開了張。老胡雇了一個鄉下丫頭和一個農村小夥兒幫傭。丫頭聽秦媽差遣,負責洗曬打掃,沒事之後便舉著牌子去車站上站崗拉客。小夥子包攬一切體力活,並兼任二廚。

二廚的意思是負責洗菜切菜等等打下手的活計,臨灶掌勺的還是老胡自己,老胡才是大廚。老胡的手藝,那是理縣一絕,吃過的人都是讚不絕口。